教案中心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自然测量》(通用14篇)

本文已影响 2.09W人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自然测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自然测量》(通用14篇)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自然测量》 篇1

【活动目标】

1、能用回形针、吸管、雪花片测量小鱼的长度,尝试记录测量结果。

2、了解物体的长短是相对的。

【活动准备

课件、回形针、吸管、雪花片若干、卡片鱼、记录单若干。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图,引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1)出示课件。

师:夏天的池塘真热闹呀,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今天池塘里举行运动会,青蛙、大白鹅、小乌龟都来了,我们小朋友就做鱼宝宝也去参加吧!大家想请我们小鱼作裁判,愿意吗?

2、探索测量工具、测量方法。

(1)比赛开始前,先量一量鱼宝宝有多长吧!

(2)你准备用什么来测量?从哪儿开始量?

(活动实录:幼儿一:我想用铅笔。

幼儿二:我想用回形针

幼儿三:我想用牙签。

幼儿四:用吸管。从鱼头开始量……)

(评析:孩子们都能想到用自然物来测量,可能看到老师为他们准备的操作材料才想到说的,但这并不影响活动效果,孩子们的表现欲望特别强烈。)

3、幼儿操作

(活动实录:幼儿一:把回形针一个搭一个连在一起量。

幼儿二:量鱼的周长。

幼儿三:虽然把回形针一个接一个,但没有按一条直线量。

其余幼儿的方法基本正确。)

(评析:本环节我没有把测量方法抛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自由探索测量方法,然后再纠正改错。有的幼儿方法不正确在情理之中。)

4、请个别幼儿示范测量小鱼。谁愿意来试一试?让我们看他量的对么?有没有从头开始量?回形针之间连接的好吗?

5、老师示范。

6、继续操作

师:瞧,青蛙和龙虾比跳远,大白鹅和乌龟比游泳。比赛结果出来了,那谁是跳远冠军、游泳冠军呢?请各位裁判,用吸管、雪花片量一量。把结果记录下来。

7、展示测量结果

(1)谁是跳远冠军、游泳冠军?

(2)为什么同样的长度,用不同工具量,结果不一样呢?

小结:同样的物体,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因为工具不一样长,所以结果就不一样。

【活动延伸】

1、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手、脚或者身边的自然物作为测量工具,来测量活动室的面积、桌椅的高度。

2、玩“量身高”的游戏。请幼儿两两结对,互相为对方描画出身体的轮廓,然后再用回形针测量出各自的身高有多少个回形针的长度。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自然测量》 篇2

活动目的:

1、喜欢参与测量活动,乐意运用自然测量的知识来解决所碰到的问题。

2、自主选择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初步认识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并且初步学习正确测量的方法。

3、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1、长短不一的测量工具、粉笔

2、故事图片

3、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以故事的方式引入,提出问题:蓝猫和淘气的争论如何测量小汽车的车顶长度?

幼儿讨论

(二)幼儿尝试活动

幼儿自选工具测量某一物体

引导幼儿比较观察测量的结果,并与同伴对比,有什么发现?

(三)讨论

1、比较测量的结果

引导幼儿寻找测量结果与工具的关系

2、讨论测量的方法

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不要偏离边线;首尾相连

3、小结:使用测量工具的长短不一样,那么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四)幼儿自主测量

1、提出测量的要求:选择一种工具,量时找准起点,用笔画个记号,沿边线测量,首位相连。

2、幼儿操作。

3、讨论与总结:

(1)你用什么工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2)谁也是用这个工具的?结果一样吗?

(3)你还测了什么?结果怎样?有人测的和他一样吗?你的结果呢?

(五)延伸活动

1、讨论:还有什么也可以当测量的工具?

2、我们身体的那些部位也可以当测量工具?

3、幼儿游戏:跳远。

活动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环节

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问题:

1、如何选择幼儿的探索对象、教师应发出怎样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环节中欠缺充分的考虑。

2、教师是否必须选择和幼儿同等的测量对象进行示范讲解呢?怎样选择才能更好地考虑到每个孩子的视线呢?

对策:

1、可以让孩子们选择椅子靠背的边作为对象进行测量,这样既能让幼儿的活动空间不会太窄,又有利于幼儿的探索。

2、值得思考:是否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线段,通过比较清晰的方法来进行示范讲解?

第二个环节

适宜行为:我充分考虑本班幼儿的实际操作特点,采用一放一收、再放再收的方式进行教学,幼儿均能遵守规则,并且学习效果较好;老师组织也比较轻松。

不足之处:我设计的小环节比较多,投放的材料也多,幼儿什么都想试一试,操作时间显得不够充分。

问题:

1、各个小环节的设计均为了一个目标——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在活动中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因此,是否可以把第一个小环节和第二个小环节结合起来,让幼儿操作起来时间显得更充足呢?

2、难度会太大了吗?因为幼儿要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不容易,更何况要幼儿初步感受了测量方法后,马上就步入第二个目标——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进程是否会太快?

对策:

1、考虑将这个教学内容分成三个课时,把此次的目标、重点放在“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上。第二个大环节,就改为让幼儿通过自由探索、操作,继续学习、巩固正确的测量方法。当然,我们可以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有圆边的物体进行测量,学习不同的测量方法。

2、把“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这一个目标放在第二个课时来进行。这样,幼儿学习起来不会那么辛苦,操作的时间也更宽松,又能更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整体感受:设计活动环节,既要根据幼儿的活动特点来设计好环节,又要很充分地考虑各个环节的目的性和可行性,还要考虑好各个小细节的处理。自身的业务水平也是相当重要的,问题的设置、随机的观察、引导语的把握均是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自然测量》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选择和使用材料与工具,在探索中积极思考,从而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喜欢动手操作,萌发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具:记录纸、水彩笔。

2、幼儿用品:幼儿人手一份材料:记录纸、水彩笔、吸管、小木棒、毛线、积木、图形片、曲别针、矿泉水瓶、软尺、纸条。

3、环境创设:将教室布置成‘宝宝学园’的环境。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帮助小动物测量‘宝宝学园’用具”引题。

结合自由探索活动,引导幼儿交流、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1、导入:

师:“小动物们想在森林里建造自己的‘动物学园’,可是‘动物学园’里的东西要怎么来设计和建造呢?熊猫校长认为我们教室的用具和玩具都很适合它们,可是它们不知道这些东西的尺寸。所以想请我们帮助它们来量一量、记一记,然后把这些测量的结果告诉它们,好让它们照着这些样子来建造自己的‘动物学园’。”

2、教师让小朋友们探索学习用吸管测量自己坐的椅子的高度,教师引导幼儿自由尝试测量及记录的方法。

(1)师:“我们教室里的小椅子高度正好很适合小动物们。所以,我为每个人都准备了一根吸管和一张记录表,请大家用吸管来量一量、记一记,看谁能更准确地测量和记录自己椅子的高度。”

(2)教师提问:“你是怎么量的?量了几次?”

(3)请有不同结果的两位幼儿示范用吸管测量椅子的高度,师生共同寻找正确的测量方法。师:“他们的方法都不同,那么谁的方法测量起来更准确呢?”

(4)教师示范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及记录方法。

师: “我们测量东西的时候,为了能测量和记录的更准确,测量的工具要和测量的东西一端对齐;量一次后用自己的方法做个记号;第二次量的时候,要和前一个记号对齐了再量;量一次记一次,为了不让自己忘记量了几次,可以用点、竖线来帮助自己来记,也可以心里记住次数。最后在记录表上画上用的工具和量的物体,记上量的次数。”

二、教师指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

1、教师指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①教师介绍自由探索活动的材料及活动要求

师:“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正确的测量方法,现在教室里有许多物品都需要小朋友们来测量和记录?”

“我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小方篮,大家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篮子里的东西作为测量工具,你想测量什么就测量什么,你们可以选2-3种工具测量,一边测一边想用哪种东西作测量工具测量起来比较快。”

②根据幼儿的测量情况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可以用不同的测量工具。

师:“你量了什么?你用了几种工具来量?还可以用哪些工具?”

2、引导幼儿通过再次的探索,了解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并发现和掌握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①猜测及讨论。

师:“刚才我们已经用正确的方法来量了一条直线的长度。现在,小动物们想知道我们桌椅的圆边——也就是那圈圈(曲线)到底有多长?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来想一想,用什么工具更合适?”

②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共同探索。

师:“大家的想法都不错!那么,我们教室里还有哪些东西是有圆边的,它们到底有多长呢?现在就请小朋友们找一个好伙伴一起合作,选出合适的工具,互相帮忙,完成测量的任务。你们能做到吗?”

“如果你们在活动中碰到了什么困难,又没办法解决。那么,没关系,呆会儿可以和大家一起来讨论”

③了解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并发现和掌握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师:“你和谁一起合作?量了什么东西的圆边?用什么工具量的?为什么你们会选择用这种工具?你们又是怎么合作的?”

④幼儿演示,教师小结。

三、结束语:

教师:“今天大家学会了怎样来测量物品;又帮助小动物们测量了教室里的这么多东西;还知道了不同的东西应该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来测量,这样才能更方便、更快捷、更准确。”

延伸活动:

想一想、记一记:如果没有工具来测量,那该怎么办?(如:用脚步量操场的距离;用帽子测量头的大小等)

师:“现在又有一个难题了:如果小动物想测量我们的大操场,但又没有工具来测量,那该怎么办呢?”

“呆会儿小朋友们可以用你的办法去试一试,然后告诉小动物们,帮助它们建造一个和我们幼儿园一样美丽又好玩的‘动物学园’。好吗?”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自然测量》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物测量桌子等物体,知道测量的正确方法。

2、能表达测量结果,感知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3、愿意用自然测量的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简单问题。

活动准备

1、测量工具:纸条、绳子、小木棍等;

2、相关的PPT课件、记录表、记录用的铅笔等。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动手尝试

1、电话铃声响起,师以“接电话”形式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师:喂,您好!你是喜羊羊呀,你想买跟我们班一样的桌子,哦,等会儿我量好再告诉你!

2、幼儿讨论,自选方法。

师:我们要用什么量?怎么量呢?(老师这里有绳子、纸条还有小木棍,我们用这些工具可以量出桌面的长度吗?)一起来试试吧!边量边想自己是怎么量的。

3、动手尝试,交流方法。

师:刚才你们是怎么量的?(个别提问,口头表述)

4、结合幼儿的回答,教师用PPT演示要测量的桌面的长边。

师:好,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方法,谁愿意来这里演示一下,你刚才是怎么量的?(幼儿演示)

(二)示范讲解,合作测量

1)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

师:找准起点,做上记号,移动工具,头尾相连,不留空白,不能重叠,一直量到终点。数一数有几个记号。

2)请幼儿两人一组用小木棍量桌面的长边,各自记录在自己的记录单。

3)个别幼儿演示测量方法,表达测量结果。

师:请红黄蓝绿四队代表汇报测量结果。用什么工具测量桌面的长边,结果是多少?

4)师幼共同小结:用同样的工具测量出来的结果是一样的。

(三)反复实践,发现秘密

1)请幼儿选择另外两种测量工具量桌面的长边,并记录测量结果。

师:如果用不同的工具测量桌面的长边,结果会怎么样呢?我们再来试试吧!

2)幼儿操作,记录结果。

师:刚才我们已经用了其中一种工具进行测量,还剩下两种工具,请小朋友用这两种工具分别来测量桌面的长边,记下结果想想发现什么秘密?

3)分享交流,提升小结。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总表上记录,引导幼儿观察,思考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发现什么秘密?

4)师幼小结:工具不同,结果不同,工具长,量的次数少,工具短,量的次数多。

四、经验迁移,解决问题

1、打电话回复喜羊羊

师:你好,喜羊羊啊!我们小朋友帮你量好了,用三种不同的工具量结果不一样,我把这三种不同的工具和量的结果都寄给你自己定吧。

师:这样做出来的桌子会跟我们一样吗?为什么?

幼儿:会一样,因为我们的工具和测量的结果都告诉喜羊羊啦。

2、师:你们真聪明,现在我考考你们,不用自然物和工具,你能很快测量这个教室从门口到对面墙脚的长度吗?(启发幼儿用跨步和用手连接等方法)

3、幼儿在游戏中活动自然结束。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自然测量》 篇5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己的尝试活动,学习自然量,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探索用不同长度的量具,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长度不同的冰棒棍若干,总数与幼儿人数相同。

2、各种长度不同的量具,如小柴帮、纸条、绳子及粉笔。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尝试

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冰棒棍,请你试着用冰棒棍量一量桌子的长边有多长,量完了数一数桌子的长边有多少个冰棒棍长度。

2、幼儿尝试活动,教师指导。

3、请幼儿将测量结果告诉大家。

4、教师和幼儿共同总结测量方法。(量时,冰棒棍的一头要对齐桌子的边角,在冰棒棍的另一头用粉笔画一条短线作为记号,第二次量时要从记号开始接下去量。)

二、第二次尝试

1、师:①同样的桌子你们量的结果怎么会不一样?

②(引导幼儿观察冰棒棍的长短)什么样的冰棒棍量出来的次数多,什么样的冰棒棍量出来的次数少。

③请你试着用长度不同的冰棒棍量一量桌子的长边有多长。

2、请幼儿尝试操作活动,教师指导

3、请幼儿将测量结果告诉大家。

4、得出结论:冰棒棍越长量出来的次数少,冰棒棍越短量出来的次数多。

三、第三次尝试

1、师:老师还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长度不同的量具,请你自己选长度不同的量具在同一测量物上进行测量,然后将结果记录下来。

2、幼儿进行尝试,教师指导。

3、请幼儿说说测量结果及为什么测量结果数目不同。

四、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真能干,学会了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和长度不同的量具进行测量。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自然测量》 篇6

活动目的:

1、学习自然测量长度的方法,尝试测量周围的物品并表达测量结果。

2、了解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指导要点

提供小棒、吸管等测量工具,人手一份记录表

活动过程:

1、谈话引题:“桌子的一边有多长,有多宽?长比宽长多少?我们要用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2、教师示范测量的方法:首尾相接,做下记号,记录次数。

3、幼儿自选工具测量桌子的长度和宽度,并记录结果。

4、交流和比较各自的测量结果。

5、组织幼儿讨论:

大家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说一说分别用什么工具,比一比工具是不是一样。引导幼儿得出结论:工具不同,结果不同;工具长,次数少;工具短,次数多。

活动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自然测量》 篇7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学习自然测量,初步掌握测量的方法,激发幼儿参与测量的兴趣。

2、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来测量周围物体,在探索比较中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

3、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1、长度不同的筷子、铅笔、吸管等。

2、若干张记录表格。

3、粉笔若干。

4、魔箱和宝藏图。

活动过程:

1、以游戏“看谁跳得远”引入活动,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2、学习测量方法。

(1)自主探索测量方法。

要求幼儿人人动手,运用测量工具(筷子),测量桌子的长度。

测量结束,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测量方法和想法与老师、同伴们交流。

(2)教师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

测量时,筷子的一头要对齐桌子的边角,在筷子的另一头用粉笔画一条短线作记号,第二次测量的时候要从记号的开始处接下去量,边量要边数,一根筷子,两根筷子,……最后就能记住桌子长度有多少根筷子长。同时强调测量工具(筷子)必须沿着边测量。

(3)幼儿分组测量,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①幼儿两人一组,用不同长度的筷子,测量活动室的门、窗户及黑板的边,并记录测量结果。

②教师巡回观察、倾听、了解幼儿测量的情况。

③请个别组幼儿交流测量时遇到的困难,并采取哪种办法解决,再汇报测量的结果。

(4)引导幼儿分析讨论:同样的门、窗户、黑板,为什么都用筷子测量,而结果却不一样?

老师用与孩子一样的测量工具(筷子)进行演示,引导幼儿观察筷子的长短,得出筷子长,量出的次数少;筷子短,量出的次数多。

3、游戏:找宝藏。

幼儿从魔箱里摸出一张画有藏宝地点的标记图,根据图运用各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找出宝藏。

4、结束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各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还知道了测量的结果和量具的长短有关。出来今天用的量具外,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来测量呢?小朋友会去后找一找、试一试好吗?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自然测量》 篇8

活动目标

1.学会正确的测量方法并进行简单的记录。

2.通过动手动脑的活动,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欲望。

3.探索测量工具长度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对物体进行测量。

活动难点

感知测量工具长度和测量结果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家长与幼儿共同收集若干测量的自然物,如:铅笔、吸管等,初步懂得用生活中的自然物测量物体。

2.知识准备:已认识物体的长、宽;以及记录的经验。

3.材料准备:记录表10张;粉笔2人一根;铅笔、吸管、水彩笔等测量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问题引入,引导幼儿说出多种测量工具,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有个任务,要去做一块新黑板,我先量一量旧黑板。糟糕了,没有尺子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用哪些物品来测量旧黑板呢?

(二)介绍测量工具及记录表。

(三)第一次体验:幼儿用筷子测量活动室的物品。

1.结合图示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师边讲解边用正确方法测量黑板)

(1)用正确的方法测量:从起点开始,沿边量,第一次量应在尾部做记号,记号是第二次量的起点。

(2)测量工具要沿边缘测量;

(3)在测量记录表格中记录次数。

(4)提出操作要求: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并作记录;两个人合作,一个人测量、一个人记录,轮流进行;操作时保持安静有序。

2.幼儿自由操作,师观察幼儿测量与记录情况。

(1)重点指导幼儿必须一次一次的连着量,中间不能留空,也不能重叠。

(2)提醒幼儿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如果测量物的长度不是测量工具的整数倍,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记录)

3.教师提问,幼儿自由交流:测量的是什么物体?你是怎么量的?为什么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结果不同?

4.师小结正确的测量方法。

小结:从起点开始,沿边量,第一次量应在尾部做记号,记号是第二次量的开始。

(四)第二次体验:幼儿再次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感知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要求:运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可以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鼓励幼儿尝试用两种以上的工具测量同一种物品。

3.讨论:为什么记录表中相同的物品,会有不同的测量结果呢?

4.师幼共同小结:工具不同,结果不同,工具长,次数少;工具短,次数多。

(五)活动延伸:请客人老师一起测量教室的其他物品,再次感受体验测量工具长度不同带来的不同测量结果

活动总结

此次活动,幼儿初步掌握了用不同的测量物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掌握了正确的测量方法并做记录,活动中,部分幼儿对于测量方法的记录并不是能正确地掌握好,在幼儿自由操作的时候,教师适时地介入引导;在感知不同的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时,幼儿能充分利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测量,并做记录,这个环节幼儿的兴趣较高,在掌握测量方法后,对于自由选择测量工具幼儿更自主,活动更积极。在小结环节中,幼儿通过记录表,初步感知了测量工具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整个活动过程,幼儿都能自主地进行主动的学习和探索。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自然测量》 篇9

教学目标:

能用自然物正确地测量线段及图形边的长度,并比较长短。

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教学准备:

1、两名运动员比赛跳远的图片(运动员跳出的线段长度是2的倍数),2厘米长的短棒若干。

2、幼儿用书,形针若干,小木棒若干。

3、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1、学习测量的方法。

提问:图上的运动员在干什么?我们来做小裁判,评一评他们谁跳得远?(启发幼儿用测量的方法来比较)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测量的方法:用小棒沿线段一一排列,使小棒头尾相接,没有空隙。在线段下写下所用小棒的数量。

请一位幼儿上来,分别尝试测量另外一个运动员跳的线段的长度,教师帮助幼儿写下所用小棒的数量。

比一比谁跳得远,并说一说为什么。

2、讨论并尝试测量另一幅图。(方法同测量图一)

3、幼儿用小棒或回形针测量幼儿用书上运动员跳高、跳远、投掷的线段长度,并给跳得远、投得远、跑得高的那名运动员贴上小红花。

教学反思:

一环又一环的情境创设抓住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幼儿在兴趣中学会了能按从大到小排序或从小到大排序,真正做到在玩中学。

本节课幼儿操作的材料很多,能力差的幼儿有的操作没能完成,这需要教师课下帮助幼儿完成,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自然测量》 篇10

一、活动目标:

1、能正确选择和使用测量工具,在探索中积极思考,从而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初步理解测量方法,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3、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体验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初步的测量经验。

2、选择适宜的户外活动场地。

3、测量用的木块、茶叶盒、泡沫垫、水管、橡皮筋、石头、吸管、积木、筷子等。

三、活动过程:

(一)、引题:创设游戏情景,幼儿自主探索。

引导语:刚才我们在玩什么游戏呀?你们知道每块独木桥有多长吗?怎样才知道?那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些东西,我们大家来来找找看什么东西可以用来测量?

(1)你是用什么工具量的?量了几次?

(2)你呢,咦!那他们用的工具一样怎么结果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呀?你是怎么量的?

(3)那我们应该怎么测量呢?

引导幼儿发现测量中的问题。

小结:对了,我们要先找到起点,沿边测量,不要偏离,不能重叠,首尾相连,而且还要做好记号。

(二)、探索:测量并记录。

引导语:小朋友都说的很好,那老师又给你们准备了测量工具你们再来量一量独木桥有多长?

(1)提供一样的测量工具幼儿来测量独木桥的长。

(2)师巡回观察、倾听、了解幼儿测量的情况。

(3)引导幼儿比较观察测量的结果,并与同伴对比有什么发现?小结:小朋友刚才找到最起点开始量,量到了最后,还做好了记录,你们真能干。

(三)、二次探索,分享、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引导语:那接下来我们用学到的测量方法来量一下我们滚过的海绵垫有多长?这次你们自己选择工具来量,量好了把结果记录下来。

(1)将幼儿的测量结果展示在展板上,幼儿边看边交流。

提问:你用什么工具量的?结果是多少?

谁也是用这种工具的?结果一样吗?

还有不同工具的吗?结果怎样?

(2)说说为什么结果会不一样。

小结:用长的工具测量的次数就少,用短的工具测量的次数就多。

(四)、幼儿再次测量

幼儿自主选择周围的物体测量,师重点观察幼儿的测量方法和记录。

你刚才量了什么?是怎么量的?它有多长?

(五)活动延伸:

我们生活中还有好多东西都可以当成测量工具呢?教室里就有很多,回到教室小朋友可以找一样你喜欢的工具来量一量我们的桌子、椅子、床、窗户还能比一比小朋友的身高呢?

▲课题组点评:

1、数学活动能以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去体验去探索,激发了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活动中不仅能将幼儿的学习操作活动有趣自然化,而且还能提高幼儿利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2、在这次活动中教师让幼儿自己收集教室周围的东西来当测量工具,幼儿更能被自己所准备的工具所吸引,孩子玩的很投入。

待改进的问题:

1、在课的引入环节语言过于罗嗦,时间耗的太多。

2、在重难点上把握的不当,导致难点的突破受限,在小朋友探索时没有扑捉到孩子出现的问题,在讲解梳理时没有把握到重点,孩子对测量方法掌握的还是很模糊,导致后面的环节无法做到正确地操作。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自然测量》 篇1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实践学习自然测量,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使幼儿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测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测的次数越多。

3、初步培养幼儿互相合作的能力。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笔、积木、筷子、布条、纸条等)2、记录测量次数的纸、笔。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教室里的每一样物品有多长吗?

2、学习自然测量。

(1)幼儿尝试自由测量,记录结果。

(2)交流,教师请个别幼儿测量从黑板的一端到另一端,并引导幼儿讨论出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时,测量工具要和起点对齐,在测量工具的另一头用笔做个记号,第二次测量时,要从记号开始接下去量。

(3)教师与一位幼儿合作,再次进行测量,并做好测量次数的记录,最后说出测量结果。

(3)幼儿自由结伴,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线路进行测量,教师进行观察,适时进行辅导。(4)请部分幼儿说一说测量的结果。

3、体验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师:“我用两种不同的测量工具测同一条线路,测出的结果是一样的吗?”

(2)请两位幼儿进行实践操作,引导幼儿比较测量结果的数目为什么不同,说出用长的工具量出来的次数少,用短的工具量出来的次数多。

4、活动延伸:鼓励幼儿在区角活动中使用各种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比较各种不同的结果。

活动反思:

《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自然测量》 篇12

活动目标:

1.知道用自然物测量物体的长度,掌握测量的正确方法。

2.能用数字记录测量的结果,感知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3.愿意用自然测量的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简单问题。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吸管,稻草,绒条,笔,围巾图片(红色围巾和粉色围巾),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话题,引导幼儿动手操作,掌握正确测量的方法。

(一)教师以“买围巾”为话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二)教师引导幼儿知道用自然物“吸管”来可以测量围巾的长度。

1.师:我想买一条围巾的长度是“5个吸管一样长”的围巾。你们猜猜看哪条围巾可能是老师想买的呢?(请个别幼儿回答)

2.师: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我们猜的对不对呢?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红色围巾有几个吸管长、粉色围巾有几个吸管长呢?(引导幼儿说出“量一量”)

3.小结:我们可以用“量一量”的方法知道红色围巾有几个吸管长,粉色围巾有几个吸管长。

(三)师幼讨论测量的方法,并引导幼儿动手操作。

1.师:我们应该怎样操作才能准确地测量出红色围巾有几个吸管长,粉色围巾有几个吸管长呢?

2.师幼讨论,请个别幼儿示范

3.小结:吸管要放在围巾的下面,以围巾的一头“对齐”(对齐就是要让吸管的最边上要跟围巾的最边上在同一条直线上)

4.师:刚才小朋友们说了很多方法,现在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两条围巾,还有许多的吸管,请小朋友们帮老师量一量到底哪条围巾才是老师想买的呢?

(1)提出操作要求:小声讨论;听到音乐声停下手中的材料。

(2)教师观察指导,帮助幼儿理解正确测量的方法并指导幼儿借助笔做记号。

(四)教师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1.提问:你们是怎么测量的呢?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

2.请个别幼儿示范测量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测量中的问题:每次测量时头尾没有衔接好,有的空了很长,有的重叠在一起了。

3.教师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帮助幼儿直观感知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时先从围巾的一头对齐开始量,量一次后在吸管的后面用铅笔做个记号,移动吸管从记号开始接着往下量,注意中间不能空出来,也不能重叠,一直量到最后,量完了最后数一数一共有几个记号。

【评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创设“买围巾”的情境,很好地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活动中教师通过系列问题启发幼儿用“量一量”的办法解决老师遇到的难题,在教给幼儿正确的测量方法之前,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并试着量一量,充分体现了幼儿活动的自主性。】

二、教师出示吸管、绒条、稻草作为测量工具,正确的测量同一条围巾,并用数字记录结果。

(一)教师出示多种测量工具,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

1.师:今天老师除了带吸管来测量围巾,还带来了别的东西来(出示吸管、绒条、稻草等测量工具)我们一起来看看。现在请小朋友用这些东西帮老师量一量这条围巾的长度,用上我们刚才学的测量方法准确地测量。

2.介绍记录表。

(二)教师引导幼儿正确测量,并学会用数字记录。

1.提出操作要求:

(1)先用一种测量工具测量,测量完记录,再用另一种工具测量记录;

(2)听到音乐停止操作,坐回座位上来。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三)教师引导幼儿感知测量工具的长度与测量数字的关系。

引导语:小朋友们刚才测量时有没有什么发现呢?

1.引导幼儿观察并分享交流

(1)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和记录结果,提问: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用这两个工具测量出来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2.小结:原来我们测量的围巾长度是一样的,只是测量工具的长度不同,所以结果不同,长度越长,量的次数少,长度越短,量的次数多。

【评析:此环节在幼儿了解测量方法之后进行操作,进一步巩固测量的方法,同时通过观察、比较测量结果,发现不同长度的测量工具测量的结果是不一样。】

三、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运用自然测量来解决问题。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很多种物品来测量,小朋友们都学会测量和记录了吗?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需要测量的,我们就可以用今天学的测量方法来解决问题。

【评析:通过学习测量方法,引导幼儿把测量经验延伸到生活中去。】

活动延伸:

师:老师会把围巾放在益智区,小朋友们试一试还可以用什么测量?并记录下测量的结果。

活动反思: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领域的目标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幼儿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科学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在感知具体事物基础上初步尝试归类、排序、概括、抽象,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下面就针对本次大班数学活动《自然测量》谈谈感受: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自然测量》 篇13

一、活动目标:

1、能正确选择和使用测量工具,在探索中积极思考,从而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初步理解测量方法,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3、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体验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初步的测量经验。

2、选择适宜的户外活动场地布置情景。

3、幼儿自己准备的测量工具及筷子、记录卡、纸皮等。

三、活动过程:

(一)、引题:创设游戏情景,幼儿自主探索。

引导语:刚才我们在玩什么游戏呀?你们知道每块独木桥有多长吗?怎样才知道?

请小朋友用你们自己准备的测量工具来量一量每块独木桥的长度,并把你用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记 在记录卡上。

1、幼儿测量独木桥的长度

2、交流:

(1)你是用什么工具量的?量了几次?

(2)老师也用你的工具来量一量,为什么我们用的工具一样而测量的结果结果却不一样?

(3)我们应该怎么测量呢?

引导幼儿发现测量中的问题。

小结:我们要先找到起点,沿边测量,不要偏离,不能重叠,首尾相连,而且还要做好记号。

(二)、探索:测量并记录。

引导语:小朋友都说的很好,那你们有没有发现独木桥都快被踩坏了,我们大家一起用正确的测量来量一量独木桥的标准长度是多少?我们等会儿去买一些材料来修补一下,那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同样的测量工具你们来量一量独木桥有多长?

(1)提供一样的测量工具幼儿来测量独木桥的长。

(2)师巡回观察、倾听、了解幼儿测量的情况。

(3)将幼儿的测量结果展示在展板上,幼儿边看边交流。

(4)引导幼儿比较观察测量的结果,并与同伴对比有什么发现?小结:先找到最起点开始量,一个接一个,量到了最后,数一数一共量了多少次,最后做好做好了记录。(三)、二次探索,购买材料。

引导语:接下来我们用学到的测量方法去材料铺买长度一样的材料来修铺独木桥。

(四)、活动延伸:

引导语:我们生活中还有好多东西都可以当成测量工具呢?教室里就有很多,等一下回到教室小朋友可以找一样你喜欢的工具来量一量我们的桌子、椅子、床、窗户还能比一比小朋友的身高呢?

幼儿自主选择周围的物体测量,师重点观察幼儿的测量方法和记录。

你还量了什么?是怎么量的?它有多长?

▲课题组点评:

1、幼儿自己准备的测量工具花样太多,干扰了孩子,同时在后续的梳理环节上也难以梳理,没能把握重点来梳理,在语言的组织上,应多发时间,让语言明确简练,不会让幼儿产生过多的意见而不好小结。

2、在活动中老师可以稍加一些肢体动作,这些肢体动作可以帮助幼儿更清晰的理解操作的的要求,更好的感知测量的方法。

3、在测量活动中我们是有必要把测量的方法正确的向幼儿讲解一下,并且用易于理解的方式来进行梳理。

4、在开展数学教育活动时,教师必须准确地理解与掌握活动包含的核心概念,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知识的传递。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自然测量》 篇14

教材简析:

测量是一个比较传统的科学内容,以往的测量活动大多是教师为幼儿提供一定数量的测量工具如:筷子、绳子、粉笔、吸管等,让幼儿进行测量的,他们的思维就大多被局限在教师所提供的工具内,创造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然而,现实生活中,可供幼儿进行测量的工具有很多很多,有的甚至我们成人都想不到,但是幼儿却能够去发现。

设计理念:

本活动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将幼儿身边的事物"桌子"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引起幼儿的兴趣,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自主的探索、发现、操作,进而创造,从而获得测量的正确方法与经验,从中体验经过他们自己探索发现而获得的成功,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创造性地使用各种工具进行自然测量,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记录测量结果。

2、幼儿能积极动脑,解决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进行测量,体验合作的快乐。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1、蜡笔、纸人手一份

2、桌子八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看,我们教室里有好多桌子,我们天天都要用到它,可是你们知道这些桌子有多长吗?

那就让我们自己动脑去量一量吧!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在幼儿生活中,可以用来进行测量的工具有很多,因此活动一开始我以幼儿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桌子来导入,直接进入正题,通过问题"桌子有多长"一下子调动起幼儿的兴趣,让孩子寻找身边的测量工具并积极地去动手操作,解决疑问。]

(二)幼儿进行测量,自己动脑寻找量具进行测量。

量完后提问:

1、你刚刚是用什么量的?(幼儿介绍自己使用的量具)

2、那你是怎么量的呢?请你来给大家示范一下。(请多个幼儿回答并示范)

3、你觉得他的这种方法怎么样?(每请一个幼儿示范后,让其他幼儿评价一下)

4、教师与幼儿一同总结,从而得出正确的测量方法:从左往右或者从上往下开始测量,如果长度不够,做好标记,再从标记处接着往下量。

[教室里可供幼儿进行测量的工具有很多,幼儿纷纷寻找测量的工具,有的孩子用的是自己的手,有的用的是蜡笔盒等等,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自己的工具去初步感知测量,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而交流的过程则是让孩子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做法,教师始终支持孩子的活动,只作适当的引导,不同的做法其实是孩子智慧的碰撞,最终孩子在交流评价的过程中找到了正确的测量方法。这样的过程让幼儿感到是他们自己在获得经验,获得知识,而不是老师说教、灌输给他们的。真正感受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了发现的乐趣。]

(三)幼儿第二次操作:再次测量桌子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师:现在老师要请你们用和刚刚不一样的方法,再去量一量桌子的长度,然后把你用的量的工具和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你记录的结果要自己看得懂,别人也要看得懂。

1、幼儿进行测量,教师进行观察指导。

2、你是用什么量的?怎么量的?你量的结果是怎样的?(让幼儿出示测量记录表)

3、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呢?为什么同一张桌子,你们量了之后记录下来的结果不一样呢?(幼儿讨论后回答)

4、教师小结(边演示边操作):虽然量的工具不同,但是量出来的桌子的长度还是一样的!

5、介绍常用的测量工具,直尺、卷尺等。

[本环节是对上一环节的巩固。有了第一次的测量经验,这次就容易多了,因而我在这一环节增加了难度,让幼儿用和第一次不一样的方法测量,而且还要记录。记录的过程也是幼儿创造力和能力的体现,因为幼儿由于能力差异,记录的方式会不一样。活动在此逐渐深入,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即"为什么同一张桌子测量记录的结果却不一样"然后在讨论的过程中找出问题的答案:原来是测量的工具不一样,但桌子的实际长度是不会变的,教师同时适时的引入生活中常见的测量工具,拓宽孩子的经验。教师始终都是让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在关键时刻用问题来引领幼儿,起一个"推一把"的作用。]

(四)幼儿自由选择测量对象,进行测量并记录。

师: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可以去量一量,你还想量什么呢?在量的时候,把你量的对象、量时用的工具和量的结果都记录下来。你还可以和别人对照一下,同一样东西,量的结果一样吗?如果你一个人不行的话,你可以找好朋友一起去测量。

1、幼儿自由测量,教师观察并指导。

2、幼儿之间相互交流测量的过程。

3、集体交流评价。

4、教师总结。

[孩子们在学会测量并记录之后,兴趣就更大了,为此,教师适时地满足孩子的需要,让孩子去量自己想量的东西,只是孩子们测量的范围更广了,教师也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空间和选择的权利:你还想量什么?同时鼓励幼儿进行合作测量:如果你一个人不行的话,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去测量,让孩子从中体验合作的快乐、共同解决问题的快乐,使同伴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六、活动延伸:

活动反思:

《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