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儿园教案

【必备】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模板汇编十篇

本文已影响 1.34W人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模板汇编十篇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标记记录图形的两个特征(大小、形状、颜色)。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图形之间的不同特征,并会用语言表达。

3、通过操作、游戏,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各种不同颜色、形状、大小的图形,包装说明书,货架、篮子。

2.学具:操作作业单、蜡笔、铅笔;有说明的包装袋。

活动过程:

1、以游戏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我们班的饼干超市马上要开业了,我们来看看超市里有些什么饼干?(出示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图形),仔细看看这些饼干有什么不一样?

*第一次操作:(出示包装袋)装一样的饼干

提出要求:每个小朋友那一张包装袋,四人一组到后面的桌上去装饼干,只能装一种相同的饼干。

讨论:你装的是什么饼干,怎样才能让别人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饼干呢,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记录?(标记)

评析:首先以游戏的情景导入活动,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同时也是一个复习几何图形的`过程,接着我通过第一次操作“装一样的饼干”为后面的制作产品说明书打下伏笔。

*出示包装袋,学做“产品说明书”,并学习按说明书上的标记顺序说一说这是什么饼干,如(黄标记、三角形标记)“这是黄色的三角形饼干。”

评析:“产品说明书”贴近幼儿的生活,它能为顾客带来方便,通过集体学习制作产品说明书帮助幼儿分析图形特征,并学习用语言表达,为后面的幼儿第二次操作做了准备。

2、设置游戏情境,提出操作的要求。

*师:刚才小朋友帮忙装好了饼干,我们要送到超市里去呢,在送去之前请你们再帮忙在包装袋上用标记来做产品说明书,这样就可以让顾客一看包装袋就明白里面是什么样的饼干了,好吗?

*提出操作要求:先将自己包装的饼干作说明,完成后可以再到篮子里选不同的饼干作说明,先看清楚里面装的是什么饼干。

*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提醒能干的小朋友多做几张说明书。

*回座位,介绍自己的“产品说明书”,“谁愿意上来介绍自己制作的说明书?”先数一数该幼儿做了几张,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评析:为自己包装的饼干制作说明书,幼儿显得更为兴奋,这一环节中孩子不仅分析记录了第一次操作的图形,我还为幼儿充分提供了更多包装好的“饼干”,旨在让幼儿接触更多不同种类的几何图形,让幼儿体验成功感。

*还有很多小朋友也想来介绍,这样吧,请你们和旁边的小朋友相互介绍一下,如果你发现别人做错了,可以帮他指出来(相互介绍)。

评析:这一环节不仅能满足孩子的讲述欲望,能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同时这也时孩子自己的一评价方式,通过相互介绍、观察,相互学习并发现别人的错误,帮助指正。

3、游戏:送饼干

*师:“谢谢你们包装好了这些饼干还制作了产品说明书,现在请你们把这些饼干送到超市里去,还要把饼干放整齐,瞧:这里应该放什么样的饼干(篮子上有标记)

*幼儿上来送,送完后请5个小朋友分别当服务员检查是否放对。

评析:通过这一游戏,不仅复习巩固了图形分类,也自然地将孩子的操作材料进行整理,请5个幼儿当服务员目的是让幼儿自己检查操作结果,充分体现了孩子的自主性。

4、游戏:找饼干

*师:刚才小朋友包装饼干可起劲了,老师也帮忙包装了一些饼干,可是我制作了说明书却忘记装饼干了(每位幼儿发一张)请你们拿到后帮我想一想应该装什么样的饼干,也可以跟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

*饼干在后面的听课老师手里,请你们去找一找哪位听课老师的饼干应该装载你的包装袋里?如果找对了,听课老师还会给你一个小奖花呢!

评析:这一游戏让孩子看说明书装饼干是一个提升的环节,通过与听课老师的互动,请听课老师检查结果贴小奖花,充分利用的听课老师的资源。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名称:认识椭圆形

活动目标:认识椭圆形,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活动准备:

教具: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

学具:人手同等大小的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与圆形的直径等长);第一、二组,给椭圆形涂色;第三、四组,给最多的圆点打“*”第五、六组:看符号填圆点。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认识椭圆形。

出示椭圆形,“它是不是圆形呢?”(不是)“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不是圆形的呢?”“我们一起来比一比。”(引导幼儿将前面的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进行比较,证实椭圆形比圆形长。)“那么这个图形叫什么名字呢?”(椭圆形)“椭圆形除了比圆形长以外,还有哪里和圆形不一样呢?”(引导幼儿先将圆形左右对折再上下对折,并用纸条测量两次的折印,验证圆形两条折印一样长;然后再引导幼儿将椭圆形上下对折,再次测量折印,验证椭圆形的折印不一样长。

2、小结椭圆形的'特征。

“椭圆形两头比圆形长,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出来的折印不一样长。”

3、说出日常生活中类似椭圆形的物体。

“你在家里、幼儿园里还看到哪些东西像椭圆形?”

二、小组活动

1、第一、二组,给椭圆形涂色。

“把椭圆形找出来涂上同一种颜色。”

2、第三、四组,给最多的点子打“*”

3、第五、六组,看符号填圆点。

三、活动评价

展示个别幼儿给椭圆形涂色的作业。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现实生活中的经历是教师创造集体教学活动的重要来源,将主题活动与日常生活、数学知识间建立联系,会使数学学习更有意义。

班级中正在开展主题活动《我和植物做朋友》,孩子们负责幼儿园小种植园的种植和照料工作。种植园刚刚翻修完成,孩子们特别喜欢。他们发现种植园还没有围栏,纷纷说:"老师,原来的种植园有围栏。""别的菜园都有围栏。""有了围栏野猫就不会踩了。""我们可以保护蔬菜啦。"孩子们有了制作围栏的愿望,同时教师考虑到教育的要求和价值,便生成了活动"设计种植园的围栏"。在第一次设计中孩子们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围栏,我们也惊喜地看到规律的出现,这也说明生活中的感性经验是孩子们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我及时抓住了契机,引导幼儿发现有序与无序的不同。孩子们表示更喜欢有规律的围栏--既整齐又漂亮,想将种植园围栏也设计成为有规律的,从而引出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物体排列,感受规律的美。

2.愿意运用两种物品创造规律,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重、难点

重点:愿意创造规律,运用规律排序,发现美。

难点:理解规律排序中规律组在序列中重复出现的含义,连续排列的整齐感。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与家长、老师一同收集生活中的规律,拍摄成照片;幼儿在游戏中随意排出过一些规律;有参与种植园围栏设计的愿望。

物质准备:用生活中蕴含规律的照片制成的ppt,电脑,相机,"魔法圈"(用颜色鲜艳、可变形的毛根弯成)。

操作材料:洞洞板及棋子、易拉罐、正方形积木、节奏棒、纸盒等。

活动过程:

1.通过分享照片,激发幼儿参与设计有规律围栏活动的兴趣,初步认识、理解规律排序,并感受到生活中运用规律排序的常见与美感。

(1)出示种植园照片,引发幼儿参与设计的兴趣,明确活动任务--设计有规律的围栏。

师:小朋友们,咱们这几天在忙着做一件什么事情呀?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因为我们的种植园还没有保护植物的围栏,所以要设计种植园的围栏。

师:对,我们要一起设计、制作围栏。在你们第一次设计中,画出了许多围栏样式,你们更喜欢哪一种?

幼:有规律的围栏。

师:所以我们今天要设计有规律的围栏。

(2)引导幼儿逐一观察收集的有规律物体的照片,发现照片中两种物体之间的排序方式。

师:在你们动手设计之前,咱们一同来欣赏一下活动前你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找到的照片。你看到了什么?滑梯上的栏杆是按什么方式排列的?在这个排列中重复出现的是什么?

幼:是按照一个蓝的一个黄的、一个蓝的一个黄的方式排的。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滑梯的栏杆是由一蓝一黄栏杆组成一组规律,后面一直重复前面这组规律,一个一个间隔排列的。

(3)通过对全部照片的观察及交流,了解两个不同物体是可以有规律排序的,并能发现规律排序的美,愿意创造规律,设计种植园围栏。

师:小朋友们看了这么多生活中有规律物体的照片,你有什么感觉?

幼:很好;看上去很舒服;不单调,很整齐。

师:那今天我们也来创造规律围栏。

(教师介绍师幼共同收集的三组材料及操作要求。)

2.完成设计种植园围栏任务:自选两种物品创造规律,尝试学习按规律给两个物体排序。

(1)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尝试运用两种物品创造规律、排序。

(2)教师个别观察指导,随机发现两种物品规律排序的不同方法及问题并记录。

3.通过分享幼儿的围栏设计,进一步发现、理解规律排序的含义。感受到两种物体可创造出许多不同的规律并排序,激发幼儿发现、创造更多规律并运用于生活。

(1)分享幼儿的排序方法,进一步发现、理解规律排序的含义。(从中提升规律并验证规律排序。)教师运用相机拍摄下幼儿设计的规律进行个别展示,请幼儿来介绍自己的规律,或者由集体观察、讨论,发现其中的规律。

师:孩子们,你们真棒!设计创造出许多种规律。谁愿意向我们展示一下自己的排列。

看一看这位小朋友用什么方式排列的?有人和他的想法不一样吗?你觉得这是按什么方式排列的?

当幼儿排序出现混乱时:

师:这位小朋友的规律是一根节奏棒和一个盒子,它们组成了一组好朋友。神奇的"魔法圈"要变身啦,我们一起看看后面排的是不是这组规律在重复出现。

(在此环节中通过用"魔法圈"验证规律,帮助幼儿解决按规律排序最核心的知识点--特定单元的反复出现。因为幼儿很容易把特定单元混乱,而彩色毛根弯成的圈非常形象地明确了规律组,方便幼儿自我检验,使排序不混乱。还可以让幼儿清晰地看到规律是否排列完整。)富于变化的材料使规律出现多元表征,如同样两种材料--易拉罐和长方形积木,因摆放方式及数量的增减,出现不同的规律。

师:为什么××和××都选用了白色和蓝色的棋子,可他们排列出来的规律是不同的?

幼:因为××的是一个蓝的和一个白色的.棋子,另一个小朋友是两个蓝色和两个白色的棋子。

师:那什么一样?什么不一样呢?

幼:颜色一样,数量不一样。

师:哦,原来材料一样,数量不一样也能创造出不同的规律排序。

(对比不同的规律,发现同种材料,从不同维度,如摆放位置、数量等不同,可创造出多种不同的规律排序。)

(2)知道两种物体可创造出许多不同的规律并排序,萌发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和创造更多规律的愿望,继续完成种植园围栏的创建。

活动反思:

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本次活动正是来源于幼儿真实的生活,利用具体的情景给孩子们布置设计围栏的任务。由真实任务驱动的教育活动贴近幼儿生活,不仅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而且较好地实现了集体数学活动的情景化,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经验,真实感受到数学学习对自己生活的意义,凸显出数学教育的核心价值--"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及"幼儿在思维上、数学经验上有所提升"。教师有效把握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注重在活动中引导幼儿直接感知、亲自体验和实际操作,帮助幼儿明确规律排序,扩展幼儿模式识别经验,并发现生活中规律的美,自主地创造规律。整个活动符合幼儿认知的模式及教学的逻辑:观察一创造一比较一再比较中概括。通过环境设计策略,即情景内容源于生活,激发幼儿的内部动机,因此在整体活动过程中孩子们任务意识明确,愿意创造规律并专注投入地运用规律排序,设计围栏;通过直观概括策略,运用"魔法圈"圈出规律组进行序列中单元的判断,使幼儿理解规律排序;通过多元表达策略,使幼儿在表达交流中形式多样,可以是语言、动作、符号,也可以是师生间的、同伴间的交流,从而达到抽象与直观、思维与感知的有效结合,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在规律排序活动中不仅仅关注排序结果,更注重透过幼儿多样化的表达,了解其对规律的认识及理解程度,乃至思维发展水平,予以适当、必要的支持引导,促进幼儿迁移、概括等数学思维的发展。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数学,是一门逻辑学很强的学科,但它又无时不刻在我们的身边发生:一片树叶、五只小鸟、马路边的广告牌是方形的、我的纽扣是圆形的……既然它如此贴近我们,我们为何就不能让孩子主动去发现、去探求其中能自己解答的奥秘?因此,我设计《玩夹子》这活动,让孩子能在自由扩展的玩当中寻找一些数的规律,知道数字和数量的关系。同时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活动的各个环节,喻教于乐,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活动目标:

1、学习点数,正确点数10以内夹子的数量。

2、能按照颜色的不同分类,比较多少,出现相关的数字卡,辨认数字。

3、乐意参与活动,并愿意表达自己的成果

活动准备:

橘、绿夹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玩夹子

1、介绍游戏规则: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的夹子,小朋友愿意怎么玩?

2、幼儿玩夹子:可以夹在衣服上、裤子上、辫子上等等。

二、幼儿点数,说出总数

1、幼儿自由的数数数看,我们的身上有几个夹子?

2、个别展示

谁愿意上来数给大家看看。然后告诉大家你一共有几个夹子?

看看谁的夹子也和他一样多?

3、相互验证

相互数数看,你边上的好朋友一共有几个夹子?

三、按颜色分类、认识相关的数字。

1、教师示范

小夹子说同一种颜色的`想在一起,你们说该怎么玩?

2、幼儿分类

现在,也把你的小夹子按颜色分开来玩吧。

问:你把夹子请到了什么地方?

有几个橘色的夹子,有几个绿色的夹子?请幼儿表达。

四、排列夹子

1、教师示范操作,幼儿寻找规律

2、理解排列,知道排列有基本规律

3、花样排列

4、幼儿尝试排列

5、展示并纠正

你的夹子在哪里排队,是怎么排队的?

五、收拾整理

请小朋友把绿色的小夹子送到绿色的小筐里,橘黄色的小夹子送到橘黄色的小筐里。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8以内物体的数量,会正确的将数字与数量进行匹配。

2.能用语言表述操作过程及结果。

活动准备:

1.印有8以内不同点子数量的密码纸,作业纸若干。锁和钥匙。

2.卡通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感知“8”以内的数。

1.老师出示8以内数的点卡,请幼儿拍手来表示。

2.老师学小动物的叫声下,请幼儿用跺脚来表示。

二、救救喜羊羊

1.师:“灰太狼把羊村里的羊都抓走了,把它们关在了狼堡里,并用锁给锁了起来,我们去救救小动物吧。”出示图片。出示一个锁,“这是一把密码锁,只有破译密码才能找到钥匙救出喜洋洋他们,可哪把钥匙是开这把锁的'呢?”出示密码卡“这儿有张密码卡,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密码就在卡片里。”

请幼儿找找哪把钥匙上是对的,为什么?“原来密码卡里躲着数字,找到这个规律我们就能破译密码了。”

2.“谁来救救美羊羊,她的密码可有点复杂。”出示有两组点子的密码卡,“看看,这张密码卡和第一张有什么区别”(两种图形,个数不一样。)“那你们能找出卡里躲着的数字吗?”请幼儿找找密码钥匙并说出理由。

3.出示后三张密码卡,有两组图形点子组成。“谁来救救懒羊羊、沸羊羊和慢羊羊,仔细看,他们的密码卡有些不一样。”请三名幼儿上来操作并说说理由。集体检查钥匙上的数字与密码箱上的点数是否相同,是否能够打开密码箱,能打开的话集体拍一下手,进一步确定数字与数量的关系。

4.尽管没有人告诉我们密码是多少,但是我们只要看清密码卡上的图形个数就能知道。

三、救救小动物。

1.师:还有一些小动物还关在笼子里,他向我们来求助了。

2.教师出示作业纸,请你们找出密码,并将它与密码锁与钥匙连起来。

3.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4.出示幻灯,集体校对。

5.小朋友真有智慧,把小动物都救了出来,他们在向我们表示感谢呢,我们一起把小动物请到教室里吧!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思路】

为幼儿提供了色彩鲜艳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进行比较,辨别事物间的细小差异,并给小猫配对,提高幼儿的视觉辨认能力。

【活动目标】

1、能按顺序的进行细致的观察,将衣着相同的两个小猫找出来;

2、提高幼儿的视觉辨别能力。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挂图:《视觉辨认》;

2、幼儿用书:《我的数学》第22页;

3、小猫卡片24张,裤子线条、颜色一样的,各6张,分4组;

4、水彩笔、粉笔。

【活动流程】

引入活动;游戏:“猜猜我是谁”;观察有条纹小猫的卡片;集体游戏;个人操作。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

故事引入:有一天,小猫哥哥与小猫弟弟去逛街,街上可热闹了,人来人往,小猫哥哥与小猫弟弟走丢了,小猫哥哥找不着小猫弟弟很着急,所以,想请小警察帮助小猫哥哥找到小猫弟弟,引出下个环节。

(二)游戏:“猜猜我是谁”

玩法:教师依次出示红、黄、蓝、绿四种颜色,让幼儿辨认。

(三)教师依次出示4张不同衣着的小猫卡片,让幼儿观察,分别说出每张卡片上小猫裤子的颜色。

(四)集体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游戏玩法:

教师将有衣着条纹不一样小猫卡片发给幼儿,幼儿将卡片举在胸前,然后,在4个圈里找到和自己拿的'小猫卡片一样的小猫,就在哪个圈里。(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能否按照小猫裤子条纹的颜色排列寻找朋友,找到后要提醒找到的幼儿再次比较)。

(五)游戏:“找到小猫哥哥与小猫弟弟”

1、玩法: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一样的小猫在哪里》图上的10个小猫的衣着,然后让幼儿找出衣着相同的小猫哥哥与小猫弟弟;

2、发书让幼儿自己操作,把小猫哥哥与小猫弟弟用彩笔圈起来。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一次区角活动时于锦鹏小朋友突然问我:“石老师我们班的皮球呢?”这时另一个小朋友马上说:“在柜子里,不对不对,是在柜子上面。小朋友们都互相争论起来”。针对这种情况设计了《上下的辨识》这节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

2、能够说出什么在什么的上面,什么在什么的下面。

【活动准备】

1、 球、苹果、玩具狗、各一个。

2、 各种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导入引导幼儿观察

1、师:“小朋友们今天我带来了几位好朋友到我们班来做客,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你们看这是谁啊?(教师出示篮球一个)。还有一位好朋友它在和小朋友们捉迷藏呢!我们一起来找找看它在哪啊?到底是谁?咦!找到了,原来它藏在书下面啊!快出来跟我们小朋友打个招呼吧”!“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你们最喜欢吃的苹果,很高兴和小朋友们一起玩。”

二、互动游戏,初步引导幼儿辨别上下

1、教师:哎哟!是谁在咬我呀?―“原来是小狗啊!你也想跟我们小朋友玩游戏么?”

出示玩具狗,以小狗的口吻说“小朋友们好,我的名字叫汪汪,想跟你们玩一个游戏。”教师说:“汪汪狗你想跟我们小朋友玩什么游戏啊?(和汪汪狗说悄悄话)我知道了,好的。”

2、汪汪狗想请小朋友们闭上你们的小眼睛,然后汪汪狗会躲起来,当你们听到:汪汪汪的时候就可以睁开眼睛把汪汪狗找出来,并说出你是在哪找到的。

3、游戏中教师要引导孩子说出“什么在什么的上面,什么在什么的下面。”

4、游戏结束后及时对幼儿进行表扬。

三、利用游戏巩固上下的空间位置关系 1、小朋友们玩得开心么?球宝宝、小苹果、汪汪狗。还给你们带来了小礼物有小汽车、花篮、洋娃娃、铅笔、灯笼好多好多的玩具要送给小朋友们,它们也在和你们玩捉迷藏的`游戏,那现在我们就一起把他们找出来吧!

2、欢快的背景音乐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3、教师适当引导幼儿:我们可以在桌子上找找到椅子下面看看……找到后请幼儿说说自己是在那里找到的。分别在什么地方引导幼儿能够说出:小汽车在桌子的下面、铅笔在书的上面……

“小朋友们,你们真棒!将所有的礼物都找到了,而且还能说出他们藏在什么地方,我们为自己鼓鼓掌吧!”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能够掌握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也能说出“什么在什么的上面或下面”,初步理解物体间的空间方位。但是有一小部分幼儿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说出“什么在什么的上面或下面”。需要课后加以辅助练习。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不受粗细的干扰,按照物体的长短排序。

2、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体会数学活动的乐趣。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比较长短差别明显的5个物体,按从长到短活从短到长的顺序排列。

活动难点:

能大胆描述自己的排列顺序。

活动准备:

1、长短不同的4个纸条.

2、长颈鹿爸爸、妈妈、哥哥、妹妹和自己的图片。

3、数学幼儿用书、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复习比较长短并排序

1、将幼儿分成9组,每组幼儿发一组长短不同的纸条。

师:请小朋友看一看桌上的彩色纸条,比一比谁最长,再找出最短的,和比较长的。

幼儿自由操作。

2、鼓励幼儿自由探索

师:找出来以后请小朋友为这三根纸条排序,怎么样才能让这三根纸条整整齐齐的排好队呢?

幼儿自由操作,引导幼儿描述排序的顺序: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

3、在增添一张纸条,引导幼儿再次排序。

师:现在小朋友手上又多了一张纸条,请小朋友看看它应该怎么加入这个队当中呢?

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并给与评论。

二、教师设置情景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师:冬天来了,长颈鹿妈妈给长颈鹿爸爸、哥哥、妹妹和自己一人买了一条围巾。小朋友,请你们猜一猜,这5条围巾分别应该给谁呢?

教师引导幼儿比较长颈鹿一家脖子的长短,并按脖子的长短进行排序。再次基础引导幼儿比较围巾的长短,将围巾按长短排序,为长颈鹿一家选择合适的围巾。

2、教师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内容。将长颈鹿的围巾按照从长到短的顺序分别图上红色、蓝色、黄色、绿色、紫色。

活动反思:

今天是本学期的家长开放日,考虑到务必要照顾到每一个幼儿,所以我选择了幼儿喜欢的数学活动——《按长短排序》来做今天的活动内容。因为本次活动有幼儿操作环节,也会用到幼儿用书。活动一开始,我首先给每组幼儿发放了三张不用颜色不同长短的纸条,让幼儿先观察这几张纸条有什么不同,幼儿很快就观察出来了。在这一环节中优点是照顾到了每一个幼儿,幼儿都能近距离的看到排序的过程。缺点是准备的纸条不够,有一组幼儿差一张纸条。那么在以后的学具准备过程中一定要细心,差一张就是这次活动的缺陷。第二个环节,请长颈鹿的一家来参加我们的活动,长颈鹿一家的图卡做的特别生动,所以小朋友一看就特别感兴趣,一眼就能分清谁是爸爸、谁是妈妈、谁是哥哥、谁是妹妹。也能分清他们的`高矮程度,知道最长的围巾应该给爸爸、第二长围巾应该给妈妈、第三长围巾应该给哥哥……最后一个环节请幼儿给长颈鹿一家的围巾涂色,在涂前两条围巾的颜色时,小朋友还能分清谁长谁短,还剩三条的时候,就感觉小朋友有点模糊了,不知道接下来该排那一条了,这时候我就让小朋友将涂过颜色的两条围巾用手遮住,然后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再来看一看。小朋友一下就看出来了,知道哪一条才是应该排在第三的,接下来我就用同样的办法,让幼儿找出了排在第四的和第五的,分别涂上了绿色和橙色。大部分幼儿都涂得很好,只有极少数动作慢的小朋友没有涂完。总之在本次活动中幼儿都很配合,积极性也比较高,在幼儿分组操作时,看到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在对于接受慢的幼儿给予了及时的支持和帮助,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也要注重幼儿个体差异,并实施重点关注。在准备教具的时候也要吸取这次活动的经验,认真准备、仔细检查。避免在以后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9

幼儿园中班优秀教案:形状的稳定性

活动背景

在开展了《我们身边的科学》这个主题中的“圆圆和方方”、“会变的图形”、“拼图形”等活动后,幼儿对物体的形状产生了浓厚的观察兴趣。一天,我带领幼儿到园外的小公园散步,看门的爷爷将自动伸缩门打开,一个细心的孩子发现门上有很多平行四边形,随着门的开关而变大变小,于是就兴奋地嚷起来。经他一嚷嚷,很多幼儿都围了上来,对这扇门产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记录活动,让幼儿感知三角形是最稳定的一种形状,而四边形等形状会变形。

2.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结果,培养细心操作的习惯。

3.让幼儿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物体就是利用了形状的稳定或不稳定性原理。

活动准备

做好的三角形、四边形每组若干,筷子、橡皮筋、记录表若干,投影仪,自行车、大吊车、铁塔、照相机三角架的`图片。

活动过程

1.以自动伸缩门的事例引出课题。

“幼儿园的大门能自动拉长、缩短,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

“因为通电了。”

“门有弹性。”

“我看到门那边有个平行四边形,本来是大的,门开的时候就变小了。”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试验,看看是怎么回事。”

(幼儿还不能理解其中的原理,只有一个女孩子看到了门上的那些平行四边形。不过,对于伸缩门的好奇使他们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原因,这就很好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2.教师出示用橡皮筋绑好的三角形和四边形,请幼儿说说是什么形状,然后进行拉、挤,看看会发现什么现象。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这个正方形我一拉就变成扁扁的了。”

“我拉不动三角形,三角形很牢。”

(在这个环节中,幼儿初步感知了各种形状在拉、挤之后,有的会变形,有的不会变形,为接下来的记录活动奠定了基础。)

3.出示记录表,讲解记录要求:操作后,在稳定的形状后面打勾,不稳定的形状后面打叉。还可以运用老师提供的橡皮筋和筷子,制作不同的形状,看看这些形状是否稳定,也在表中记录下来。然后请幼儿操作,教师重点对幼儿在记录和绕线中出现的困难加以引导和帮助。

(幼儿基本都能分辨出什么形状稳定,什么形状不稳定。幼儿普遍对制作各种形状非常感兴趣,但是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只有一小部分幼儿能独立地用橡皮筋将筷子连成五边形、六边形,而且发现这些图形也都不稳定。)

4.展示个别幼儿的作品,请幼儿说说自己做了一个什么形状,是否稳定。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在讲述过程中,幼儿都认为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其余图形在拉挤之后都变形了。)

5.引导幼儿讨论并操作:怎样可以使四边形、五边形等形状也变得稳固。

(在探索中得出正确结论的孩子并不多,但是通过操作,孩子们增强了感性经验,这远比老师说一个结论来得印象深刻。后来在老师的暗示下,孩子们基本都知道只要添上几根筷子,让多边形变成若干个三角形,就可以稳定了。)

6.请幼儿联系生活,说说什么东西构造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上次我们看到的自动伸缩门,上面有一个个平行四边形,开门的时候,平行四边形变窄,关门的时候又变宽了,非常方便。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东西运用了三角形稳定、四边形不稳定的原理吗?”

7.看投影,了解相关知识(自行车、大吊车、铁塔、照相机三角架等图片)。

(看了图片,幼儿了解到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的东西利用了形状的稳定和不稳定性,感到非常好奇,为课后的延伸活动奠定了基础。)

延伸活动

1.请幼儿平时多注意一下,生活中还有什么物品的构造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2.在探索区提供筷子和橡皮筋,供幼儿继续探索形状的奥秘。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10

一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不受物体的形状,大小等干扰,会用各种方法数排列不规则的物体。

2,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

二活动准备

1,10以内的物体若干,物体要求有同类的和不同类的。数字卡片若干。

2,不干胶,纸等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积累数不规则排列物体的经验。

1,物体和数对应。

提供给幼儿实物若干,如:豆豆,积木,等。教师说出数字,让幼儿按数字数出相应的实物与数字想对应。

2,数字卡若干,按数归类。

提供给幼儿数字卡,让幼儿按数归类。

同类的不同类的都可以按数归类,不受影响。不同类的物体只要数的数和卡片相对应就可以了。如:不同的若干个玩具,只要按数字

卡上的数数清楚,并和卡片上的数字对应即可。

3,幼儿操作。

提供给幼儿数字卡若干,实物若干,让幼儿动手操作,自己按数取物,按物取数。如:拿出相应的实物,找到相应的数字卡;拿出随

便一个数字卡,找到相应的实物。

小结:通过操作,让幼儿积累数不规则排列物体的经验。

二,通过讨论活动,帮幼儿归纳出数不规则物体数量的基本方法。

1,幼儿数出不干胶贴上的动物数量,然后贴在相应的数字卡下面。

让幼儿通过操作能进行按物取数,学习数不规则排列数的基本方法。数数时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点数法。仍幼儿一个一个点数实

物。还有标记法,让幼儿对实物进行做标记,避免漏掉。这些都是帮幼儿学习数不规则数的最基本的也是最易掌握的数数方法。

2,让幼儿分析讨论不同的'方法与物体排列间的关系。

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让他们知道了不同的数数法都不受实物的排列的影响。如:同类的物体和不同类的物体的不规则摆放,只要让

孩子们明白把物体点数清楚就好,别受位置影响数数。让孩子们明白数数与实物的形状大小排列没有关系。

三,通过练习使幼儿加深对各种数数类型的理解。

提供给幼儿更多的实物,数字卡片供幼儿练习,以便幼儿对所学数数方法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1,可以把相同数量的物体和卡片归纳在一起。

如:让幼儿把相同数量的物体如:相同的布娃娃,相同的积木给找出来,和相应的数字卡放一起。

2,用玩具或不干胶编出数数的题目让幼儿练习。

教师编出题目让幼儿练习,一巩固所学知识。如;按数取物,按卡片数子找出实物;按物取数,按物体数量找到相应的数字。

活动反思:

通过听取学习专家讲座,让我茅塞顿开,思想转变,使我受益匪浅。专家们的好多教学经验值得我借鉴学习。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设计了这一活动,希望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首先根据幼儿年龄特征,社会生活经验和接受能力方面进行研究。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如:查阅资料库,对活动中相关的难点,重点进行研究,把知识重点定位在哪里,确定知识点,便于幼儿理解接受。其次,在制订目标时还要注意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主动地参与和从事活动,从中央到地获得经验和乐趣。幼儿有着很大的好奇心,本着这一特点,教师积极引导,激发幼儿园兴趣,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让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给孩子们一个宽松快乐的学习环境。通过这次听取专家讲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吸取专家的经验,取长补短,本着对孩子们负责的态度,继续加强,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孩子们服务。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