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七篇

本文已影响 2.44W人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七篇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图谱的帮助下,欣赏歌曲,初步理解歌曲内容与结构,感受歌曲十六分音符的欢快、跳跃。

2、尝试运用身体乐器为歌曲中“嘚啵嘚啵嘚”伴奏,体验多形式歌唱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Ppt一份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理解歌曲结构与内容1、倾听歌曲,初步了解歌曲内容教师:今天何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首歌,这首歌在去年的少儿原创歌曲比赛中获得了金奖,让我们仔细来听一听。

2、尝试用拍手、跺脚打节奏1)找一找歌曲中有趣的部分(学习嘚啵嘚啵嘚)2)出示出示节奏ⅩⅩⅩⅩ Ⅹ,引导幼儿数一数拍手一边3)简单了解“嘚啵嘚啵嘚”是平时爸爸妈妈在我们耳边的唠叨,都是爱我们的表现。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嘚啵嘚啵嘚”。

3、倾听录音,寻找歌曲中的“嘚啵嘚啵嘚”,引导幼儿听见一个做一个动作,并在心里面数好。

4、通过提问理解歌词内容(教师一边演唱一边贴节奏卡,帮助幼儿寻找正确答案,演唱结束后也提同样问题,并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歌词图片,并按歌曲节奏摆放,重点学习爸爸、妈妈的话。

5、播放录音,幼儿跟唱歌曲,进一步巩固对歌曲

二、尝试用身体乐器为歌曲中的“嘚啵嘚啵嘚”伴奏,巩固对节奏ⅩⅩⅩⅩ Ⅹ的掌握。

1、教师提问,引出身体乐器,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标记,每次幼儿提出、出示相应标记后,大家一起拍一拍,特别是用嘴唇和舌头发音的作为重点练习,并提示用了这个嘴里就不能唱“嘚啵嘚啵嘚”了

2、选择一种为歌曲中的“嘚啵嘚啵嘚”伴奏(若选用嘴巴和舌头,可以先单独练习一句)

3、选择两种身体乐器为“嘚啵嘚啵嘚”伴奏1)幼儿自己探索运用两种身体乐器为“嘚啵嘚啵嘚”伴奏2)个别展示并带着大家我们试试3)集体演奏(两遍)

三、尝试两人合作演奏(用一种动作、两种动作都可以)

1、幼儿两两探索合作的方式,教师巡回观察和指导

2、两两展示,教师及时给予鼓励

3、集体运用身体乐器进行演奏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内容:

歌曲:再试一下

执教:通院幼儿园 吉莉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旋律,学会唱歌曲中重复的部分。

2、在理解图示和歌词关系的基础上记忆歌词。

3、能大胆表达自己对图示的理解,并在讨论的过程中接纳别人的观点。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小图谱,有乐句的概念。

活动过程:

1、初步感受乐曲

(1)操作:请幼儿学玩手指游戏。讨论:“刚开始没学会,怎么办?”(再试一下)。还是没学会,怎么办?(再试一下)。最后就学会了。老师这儿有首歌曲,名字就叫“再试一下”。

(2)教师范唱。“歌里唱了什么?”“这首歌曲有什么办法能尽快学会?以前用过什么办法?”

2、倾听歌曲,探索图示与歌词的关系。

(1)幼儿每人拿一张图谱,“这张图与我们这首歌有什么关系?”

(2)教师唱,请幼儿尝试用手指图。“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看懂的地方说出来。”教师唱三句“再试一下”,比较出第二和第三句是一样的。

(3) 探索出第一、三、五、六、七句歌词用什么图表示。

3、学习唱歌。

(1)看图唱歌。“这是你们自己摆出来的图,看看能不能帮助我们学会这首歌。”

(2) 重点练习。“你们觉得哪句难唱?”

(3) 幼儿练习。“少了图的帮助会不会唱?”

4、小结:今天我们用看图的方法学会了一首歌曲,遇到困难不要怕,再试一下。“除了‘再试一下’这句好话外,还有什么好话呢?”(幼儿编)“下次我们把你们说的这些好话编进歌里。”

歌曲:再试一下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打击乐是幼儿平时比较喜欢的活动之一,利用各种乐器,简单的拍拍打打就能演奏好好的音乐,的确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然而在我们平时的打击乐活动中,我们往往也面临一种难题--乐器不够用。所以我想到了利用一些我们生活中、教室里常见的一些东西来替代正规的乐器,经过简单的加工改造,也能成为满足孩子乐趣的一种"乐器"。而《机器猫》这首音乐是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主题曲,他们非常熟悉,而歌曲本身节奏也比较明显。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打击乐《机器猫》。

本次活动为第二课时,整个活动以"机器猫"这个形象来贯穿,从简单地拍打身体部位到利用"乐器"为歌曲伴奏,让幼儿在讨论、实践、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将这些简易的"乐器"带入歌曲。希望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能够拓展我们平时对打击乐器的定义,鼓励幼儿利用身边常见的物品进行有意识地改造,积极地投入到"打击乐"活动中。

活动目标:

1、能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拍打出一些简单的节奏。

2、根据图谱,用拍打身体的各个部位及利用各类"生活中的乐器"为歌曲《机器猫》拍打节奏。

3、通过用另类的"器乐"来演奏歌曲,从而巩固对歌曲节奏的把握,提高对打击乐活动的兴趣。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已听过《机器猫》音乐,熟悉音乐节奏。

物质准备:

1、节奏谱。

2、铁罐子、小纽扣、牛奶箱子、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一、跟音乐舞蹈,回忆感受节奏

1、今天我们教室来了这么多客人老师,让我们一起来用手指跳个舞欢迎客人老师吧。

2、你知道刚刚我们玩手指操的那首歌曲叫什么名字吗?(出示节奏谱)大家是不是还能看着节奏谱来为这首乐曲打一打节奏呢?

3、除了大家一起来拍手,你觉得还能用什么动作以怎样的形式来打节奏会更有意思呢?

二、为音乐伴奏,自由选择乐器

1、大家知道,机器猫身上有一个什么东西最神奇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一看机器猫的.袋袋里给我们大家带来了什么有趣的东西。

2、逐一出示铁罐子、小纽扣、牛奶盒、积木等"乐器"这些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3、这些物品出了刚刚大家说到的那些常见的作用。还有一个特殊的作用,你听。当我用手拍打牛奶箱的时候会发出什么?有了声音我就能拍打出好听的节奏。你能吗?

4、除了牛奶盒你还能利用我这里的什么东西拍打出好听的节奏呢?谁愿意来试试?

提示:当拍打不能使一样东西发出声音的时候可以想一想它和谁一起合作就能发出声音了。

5、大家真棒,能够把我的这些没用的东西都变成了一个个有趣的乐器,为了感谢机器猫,我们就利用这些"乐器"来为这首歌曲打一打节奏吧。

6、幼儿自由选择乐器。

三、听音乐表演,完整演奏歌曲

1、谁来说说看,你手中的乐器表演哪一段会比较合适呢?我们来尝试一下。

2、对比每一种演奏方式,选出最合适的一种。

3、交换乐器。

4、大家刚刚的表现真棒,机器猫听了大家的演奏也很满意,特意为我们大家准备了它最喜欢的"铜锣烧"来跟我们一起分享呢。

活动反思:

打击乐《机器猫》说课打击乐是幼儿平时比较喜欢的活动之一,利用各种乐器,简单的拍拍打打就能演奏好好的音乐,的确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幼儿往往对于这类活动也比较感兴趣。然而在我们平时的打击乐活动中,我们往往也面临一种难题--乐器不够用。所以我想到了利用一些我们生活中、教室里常见的一些东西来替代正规的乐器,经过简单的加工改造,也能成为满足孩子乐趣的一种"乐器"。本次活动中,我就利用"牛奶盒"、"铁罐子"、"纽扣"、"积木",通过教师的提示、幼儿的想象,分别改造成"鼓"、"沙球"、"碰铃",让幼儿分别以拍、摇、敲这三种形式来表演乐曲。而我之所以选择《机器猫》这首歌曲,是因为它是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主题曲,他们非常熟悉,而歌曲本身节奏也比较明显。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打击乐《机器猫》。

本次活动为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的时候就已经让幼儿初步掌握了歌曲的节奏,能够以拍手的形式为歌曲打节奏,为第二课时做好铺垫。在第一课时过程中其实有一个难点,就是最后一句的节奏,也是幼儿比较难以掌握的。在今天这个活动中,"机器猫"这个形象贯穿始终,从简单的拍手,到拍打身体部位,再到利用"乐器"为歌曲伴奏,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层层递进。出示"乐器"后让幼儿自己在讨论、实践、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将这些简易的"乐器"带入歌曲,到最后还能分段看指挥合作演奏,不断对幼儿提出新的要求,让幼儿的兴趣点始终围绕着活动的进程。

另外,本次活动中我的图谱也是加入了自己想法。既然《机器猫》是一首非常活泼富有童趣的音乐,那么传统的"叉叉"不免有些煞风景,因此我想到何不就利用与机器猫有关的一些物品,如机器猫的小铃铛,机器猫最爱吃的铜锣烧等来替代传统的"叉叉",这样会更有意思。希望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能够拓展我们平时对打击乐器的定义,鼓励幼儿利用身边常见的物品进行有意识地改造,积极地投入到"打击乐"活动中。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流行音乐作为音乐表达的一种最为直接、能最快让人理解接受的方式,他的影响范围已逐步由年轻人向幼儿和中老年人延伸,特别是一些节奏欢快、曲调变化简单,容易上口的歌曲,尤其受到孩子们的喜欢和青睐,在孩子的生活中已占据一定的位置,有的甚至俨然一位超级小"泛丝",对很多歌曲达到了张口就来的程度。自从she的歌曲"波斯猫"在街头巷尾唱响以后,经常在幼儿园的孩子口中能听到她们的"童声版"演唱,而且通常都是一人演唱众人和,气势雄壮之极,尽管他们对其中歌词的意义理解不是非常深刻,但对乐曲的曲调和节奏却可以丝毫不差的进行演绎和模仿。而偶然的一次,我接触到了奥尔夫音乐智能教学中的一首"波斯集市"的乐曲,乐曲那跌宕起伏--活泼、舒缓与气势宏大的叙事诗般的曲调风格,一下子引起了我的注意,特别是其中一段和歌曲极其相似的乐曲,更是让我激动,于是,一个流行音乐与古典交响乐的融合点所触发的教学思路,在我脑海中渐渐形成了。根据新《纲要》中艺术指导的内容与要求: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我通过一个很古老又很经典的"猫和老鼠"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自由地感知、理解音乐的内容,提升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简单的故事情节,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结构、内容,感知乐句力度的强弱变换以及曲式风格的不同。

2、借助简单而有节奏的念、唱和体态律动,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表达形式。

3、能利用已有的道具对自己进行简单装扮,以更好的表现作品内容,感受表演的乐趣。

4、培养幼儿独立与合作表演的基本技能,激发幼儿对音乐情景剧的兴趣。

活动准备:音乐:"波斯集市"剪辑、有关背景图4幅、化装脸彩棒人手一份、尖嘴巴12只。

活动流程:分段欣赏并用身体动作表现--整体表演--装扮自己--汇报演出

活动过程:

一、导入:师:出示小老鼠,问:

1、小朋友看,这是谁?(幼儿回答后,教师有节奏地朗诵我是一只小老鼠,快乐的小老鼠。)

2、小老鼠长得什么样子?(启发幼儿说出尖尖的嘴巴长胡须,长呀长胡须。)听说,今天小老鼠的很多朋友也要出来逛逛,瞧,他们来了。听,他们一边走一边还在唱歌呢。(播放曲一,同时出示图谱,老师有节奏地进行儿歌朗诵:我是一只小老鼠,快乐的小老鼠,尖尖的嘴巴长胡须,长呀长胡须,朗诵儿歌的声音由轻到响。)

二、分段欣赏并表演:

(一)、欣赏表现第一段音乐。

1、提问:小老鼠在唱什么?

2、小老鼠唱的歌前后声音有什么变化啊?(先轻后响,表现老鼠越走越近,越来越大的样子,请幼儿用身体动作和声音表现这种变化。)

3、小老鼠今天出来干吗?这段音乐中,你能感觉小老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教学反思: 音乐中的弱--强渐变的过渡通过儿歌的声音渐变表现了出来,结合幼儿自己日常的生活经验,幼儿容易感知距离远近、声音强弱和身体大小变化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幼儿的身体和有节奏的语言的帮助,可以进一步加强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表现力。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专心欣赏舞蹈,感受孔雀舞的音乐美与姿态美,初步理解舞蹈所表现的内容与情节。

2、初步学习随乐表现小孔雀参加选美、奋力扑火等简单的舞蹈动作,激发对傣族舞蹈的兴趣。

3、尝试创编救助小孔雀的舞蹈动作,体验帮助别人的乐趣。

4、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5、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通过参观“孔雀园”幼儿已初步了解孑L雀的习性和动作特点;通过欣赏傣族舞蹈,幼儿已简单了解傣族舞的动作特点。

2、材料准备:《美丽的小孔雀》的乐曲CD、小孔雀的头饰服装、火焰道具、PPT图片等。

3、环境创设:创设舞蹈情境小兔的家、小池边等场景。

活动过程

1、以“参加森林选美大赛”导入活动,师幼跟随音乐即兴表演舞蹈。

2、欣赏孔雀舞,借助多媒体的动作造型,引导幼儿感受傣族音乐的美和孔雀舞的基本特点。

(1)欣赏孔雀舞。

教师随乐示范几个孔雀舞的简单动作,引导幼儿欣赏并思考:孔雀舞美吗?孔雀舞的动作与平常的舞蹈动作有什么不一样?小孑L雀在干什么?

(2)造型对照与模仿:

通过多媒体的孔雀造型与教师的舞蹈造型,引导幼儿感受动物的动作与舞蹈艺术造型之间的联系,并选择一两个喜欢的动作造型进行模仿。

①欣赏第一段舞蹈,感受小孔雀参加选美前的美丽。

3、欣赏舞蹈《美丽的小孔雀》,引导幼儿理解并尝试运用语言和动作表达舞蹈情节。

②欣赏第二段舞蹈,感受舞蹈所表现的小孔雀在选美路上的故事情节。

③欣赏第三段舞蹈,感受小孔雀的勇敢和美丽。

(梦欣赏第四段舞蹈,尝试创编救助小孔雀的舞蹈动作,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④师幼共同表演欢庆舞。

小百科:孔雀舞,是我国傣族民间舞中最负盛名的传统表演性舞蹈,流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自治州的瑞丽、潞西及西双版纳、孟定、孟达、景谷、沧源等傣族聚居区,其中以云南西部瑞丽市的孔雀舞(傣语为"嘎洛勇")最具代表性。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唱准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和休止符。

2、能根据音乐的快慢做出不同的动作,并能听音乐按时迅速找到座位坐下。

3、培养孩子注意倾听的能力,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录音机、录好的音乐“谁是小熊”若干遍。

2、小熊的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

一、打招呼:

“你们好!你是漂亮的女孩子,你是聪明的小男孩,我还知道你都是大班的小朋友······”(根据幼儿当时表现的情况进行简短的,为孩子创设一个轻松的活动环境,拉近幼儿和老师之间的距离。)“那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根据幼儿的回答情况,进行简单的。)

二、熟悉歌词:

1、“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动物朋友,(出示小熊)这是谁?”“你们知道他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熊吗?”(教师讲解,这只小熊干什么都慢吞吞的,吃饭慢,走路慢,说话也慢的一只小熊。

“你们喜欢做什么事情都慢吞吞的小熊吗?”

“那我们来玩一个‘娃娃找家’的游戏,看看谁是那只做什么事情都慢吞吞的小熊,好吗?”

2、老师和幼儿一边玩游戏一边介绍游戏规则。

1)老师有节奏地说歌词,和幼儿一起手拉手走成圆圈,小椅子比老师和幼儿的人数少一把,也围成圆圈。当说到我们要找到他时,幼儿和老师迅速找到一把椅子坐下,代表找到了家,没有找到椅子的小朋友就是那只慢吞吞的小熊。

老师问:“小熊是谁呀?”

引导幼儿回答:“小熊就是他。”同时,指着那只“小熊”。鼓励“小熊”后,游戏继续开始。

2)根据幼儿掌握歌词的情况,游戏反复进行几次。

三、边唱边跟音乐做游戏。

1、“有一个喜欢听音乐的人把这个游戏配上了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好吗?”(幼儿和老师一起欣赏音乐。)

2、“这首歌里除了用唱的方法,还用什么方法告诉我们歌词了?”

3、再次欣赏音乐,提问:“你听了没有歌词的地方想做什么动作?” “有歌词的地方呢?”(幼儿讨论,师引导幼儿做出不同的动作。)

4、“那我们就听着音乐来试一下,加上自己想的动作。”

幼儿听歌曲做游戏,体会歌曲节奏的快慢,以及间奏处怎么处理。

5、 “中间没有歌词的地方我们应该怎么做呀?”

发现问题:“听到什么声音时我们马上坐下。”(嗒的声音)

6、问题:两个人做到同一把椅子上怎么办?······

7、最后一遍小椅子的把数同幼儿的人数,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家”,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

“你们真棒,这么快就学会这个小游戏了。你们玩儿的高兴吗?累不累?今天我们就玩到这里,下次我会带更好玩的游戏给你们,再见。”活动结束。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7

设计思路:

离毕业还有最后的几天了,孩子们感受到了一丝离别的气息,在个别化学习中,孩子们画下自己想说的话、甜甜的回忆送给好朋友,更多的是孩子们之间的互动,而与老师之间的这份情感还没有引发出来。

“老师再见了”这首歌歌词具体、情感抒发自然,因此在活动中我采用从情感体验入手,先回忆幼儿园的生活,然后由内向外,以情带声,将情感和学习拍子强弱、附点音符有机的结合起来,引发孩子依依不舍的心情。

活动目标: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唱出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唱准附点音符。

2、回忆幼儿园生活,表达爱老师的情感和依依不舍的心情。

活动准备: 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回忆幼儿园生活,记住幼儿园美好的生活

1、我们在幼儿园里生活了三年,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2、快快毕业了,你有什么话要对老师讲?

3、是呀,老师真辛苦,培养小朋友学本领、懂道理。今天有一位小朋友,他也要毕业了,他有好多话要对老师说,不过,他是唱出来的,让我们来听听他唱的心里话。

二、欣赏——理解歌曲,体会即将离开老师依依不舍的心情

1、完整欣赏:你喜欢这首歌吗?为什么?

请用喜欢的动作来边听边打节拍。(这是几拍子的?)

2、再次完整欣赏。

你听出来了没有,这个小朋友对老师说什么话?

有没有你听不明白的地方?(互动解答)

3、分段欣赏

两段歌曲唱得一样吗?区别在哪里?

最后一段有什么特点?

4、有节奏地念歌词。

三、学唱——唱出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规律,唱准附点音符。

1、你在唱这首歌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追问:我们小朋友的这些进步是怎么得来的呢?)

2、你准备怎么样“有感情”地唱这首歌?怎么样把感谢老师、舍不得离开老师离开幼儿园的心情让大家听出来、看出来?(引导用表情、眼神、动作来表现)

3、轻轻分段学唱。

4、完整演唱。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