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二年级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精选7篇)

本文已影响 1.79W人 

由于生活环境和语言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胆小、害羞,没有当众大胆、清楚表达的习惯和胆量,并且一些学生从小用方言说话,给学习规范化的语言,培养表达能力造成了障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精选7篇)

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词语形式和意思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9个生字,自主发现汉字的反义关系;搭配词语,积累词语、古诗词,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2.了解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物产以及家乡近的来有哪些变化,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感情。

3.通过展示台及宽带网提高学生课外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同教学目标1.2

课前准备

1.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爱我中华》;

2.搜集有关家乡的资料(包括文字、绘画、照片等);

3.搜集部分民族图片以及少数民族服饰、生活习惯的资料;

4.中国地图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欢迎同学们来“语文园地”小小观察台,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畅谈自己的发现。如:照相要用照相机、洒水要用洒水车等。

3.拓展延伸,加强积累

游泳火车洗衣服装

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游戏激趣:走出“小小观察台”,我们又来到“字词游戏宫”。

①小组合作学习,借助拼音,读读不认识的字,仔细观察每组里两个字之间有什么关系

②运用自己发现的规律,交流识字方法(有针对性的指导“窗、恶、善、内”等读音。)

③采取多种游戏方式,说反义词(男女生或同桌对读)。

④去掉两个词之间的破折号,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发现规律后,再两字连词语,熟记反义词语,并适当运用。

⑤启发学生用不同方法识记9个字。

2.我会填

我们积累了那么多优美的词语,你会给它们找个朋友吗?

①回忆所学课文,小组内交流,找出可以搭配的词语。

②全班交流,启发学生说说可以填什么词语,鼓励大家发表不同意见。

③选择自己喜欢的短语说一句或几句话。

3.我会读

我们再到“古诗词王国”去欣赏古诗,看谁读得好,记得快。

①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歌。

②练习给诗配画,你觉得该画什么。

③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对读或表演读,要读出感情。

④欣赏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是哪里呀?对,这个生我们养我们的城市,你们对它了解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夸夸我们的家乡吧。

板书:夸家乡

二、汇报展示讨论交流

1.展示并向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家乡资料。

①小组内互相交流,并说出资料的获取过程。

②把内容贴近的归为一个组,互相交流补充。

如:名胜组:海棠山、大清沟、查海遗址、乌兰木图山、巨龙湖等。

特产组:玛瑙制品、麦饭石、三沟老窑酒、梅雪啤酒等。

美食组:蒙族馅饼、全羊汤、清沟鱼宴、荞面系列等。

经济转型组:科技园区等介绍。

2.充分对话,夸夸家乡。

①小组合作或派代表,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向全班介绍自己了解的家乡,其他组可向介绍者提问或作补充说明(强调说话声音洪亮,态度大方,有礼貌)

②学做小记者采访。如:你的家乡在哪里?有什么值得夸一夸的地方?你希望未来的家乡是怎样的?

3.写一写

①把自己介绍的内容和口语交际中听到的有关内容加以综合,组成一段夸夸家乡的话写下来,也可以给自己画的画或照的照片配上一段话,还可以用连环画的形式写话。

②写好后读一读,再和同伴交流分享。

第三课时

展示台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题目进行词语接龙练习,看哪组接的长。

2.教师再选择两个词语让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做词语接龙游戏。如:“生活”、“美好”。

3.展示反映家乡变化的照片及自己画的画,办一期夸家乡的专栏。

4.展示交流在《葡萄沟》一课后布置同学们准备的其他资料或学习成果

宽带网

1.演示部分民族图片或录像,创设情境:你知道画面上的人是哪个民族的吗?你是怎么什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自己找到的资料,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民族的生活习惯,并说出是怎样了解到的。

3.出示中国地图,找一找你所在的省市。

4.从地图上找到四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

5.同桌互相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个省在什么地方。

6.欣赏《爱我中华》歌曲,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2、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3、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

教学重点:

1、在口语交际中锻炼语言能力,学会写作。

2、能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快乐,产生对秋天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以及习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

1、让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秋天。

2、实物投影仪。

3、把自己在秋天里所做的事拍成照片或画成图画。

4、词语卡片。

教学安排:

4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秋天的快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一段时间我们欣赏了五彩缤纷的秋色,聆听了美妙的秋声,感受到了秋雨带给我们的欢乐,也体验到在秋日中放飞风筝的乐趣。在这美丽的秋天里,你们快乐吗?让我们进行一次快乐的展示会,把所有的快乐与大家分享,好吗?

2、师生共同制订快乐展示会的规则:

(1)把事情过程说清楚。

(2)讲的时候要有感情,把心中的快乐表现出来,使听的人受到感染。

二、快乐展示。

1、展示自己在秋天里所拍的照片或亲手所画的图画,可以张贴在教室四周墙上,全班学生一起观看、欣赏。

2、分组介绍:

(1)按不同的兴趣,同学自由组合成小组,轮流讲述最快乐的事情,与大家分享。

(2)按照展示规则评选出代表参加课堂展示。

3、课堂展示:

(1)各小组代表参与课堂展示,可用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示照片或图画,有感情地讲解。

(2)评选最佳展示员。

【第二课时】(习作:写一幅秋天的图画)

一、感悟秋天──创设情境,引发真情。

1、图片、录像引入。

(1)教师:同学们,上周我们学习了第三单元的四篇描绘秋天的课文,谁来说说秋天在你心目中是怎样的景象?(学生们可以根据手中搜集的秋天的资料或结合自己身临秋天的感受来谈。)

(2)教师渲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小伙伴们放风筝的身影、玩耍嬉戏的场面都让我们回味无穷。秋天里红红的枫叶,黄黄的叶子,清凉的秋雨这么美丽的秋天,同学们想亲眼去看看吗?(播放录像,帮助学生丰富秋天的印象。)

2、教师:刚才同学们自己描绘了秋天,现在我们又亲眼看了看秋天的景象,我相信此时此刻你们心中的秋天一定是五彩斑斓、丰富多彩的吧!那就请你借助手中的画笔,把心中的秋天画出来吧!播放一段轻音乐,边听边画。(通过音乐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拓展习作思路。)

3、教师小结:同学们利用画笔画出了心中的秋天,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说说秋天吧!

二、说秋天──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1、小组交流。

教师:请大家把你心中的秋天讲给小组同学听听,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交流。)

2、集体交流。

(1)指名上台描绘秋天,及时进行评析与指导。

(2)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相机指导。教师抓住学生发言的重点,在习作的内容上给予指导。(例如,写作时要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描写秋天时不仅可以写景,还可以写秋天里的人;描写秋天的文章里还可以写秋天里的事情以及秋天带给我们的欢乐。)

3、教师小结。

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丰收的季节,为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三、写秋天──引导习作,抒发真情。

1、习作导入。

教师:同学们描绘的秋天这么美,那现在就请你们提起笔,把你们心中的秋天写下来,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别忘了用上咱们平时积累的词句,好吗?

2、开始习作。

学生根据要求,结合自己的画或图片开始进行秋天的片断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课时】(作文:讲评)

一、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评议:

(1)是否扣住“秋”;

(2)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把内容写得清楚明白;

(3)用词、造句是否妥帖、顺畅。

二、出示习作的范文。

迷人的秋色

秋天多么迷人啊!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不过最美的当数田野和果园。秋天,田野里的稻子熟了,远远望去,像铺了一地金子。沉甸甸的稻穗低着头,弯着腰,像是在向人们招手;玉米黄了,农民伯伯把它们垛在木头架上,像一座座金字塔;高粱也熟了,火红的一片,直伸向远方,像是给大地镶上了一层

花边;大豆荚咧开了嘴,露出圆圆的金灿灿的大豆,更像是一个喜气洋洋的豆娃娃这边菜畦里,蕃茄红、茄子紫、冬瓜绿,嫩生生的、水灵灵的地里,辛勤的农民一边擦着汗,一边笑眯眯地望着眼前的景象,仿佛在说:又是一个丰收的秋天啊!

田野里丰收在望,果园里更是热闹非凡。你瞧,果树上,黄澄澄的梨,金灿灿的桔子,红彤彤的柿子挂满了枝头。农民伯伯正满怀喜悦,或是踩在树上,或是站在凳子上,采摘着浸透了他们辛勤汗水的果实。箩筐里,菜篮子里,农用车上,都堆满了各种水果。他们想趁着这大好季节,把他们的劳动果实送到城里,让城里的人们也和他们一起品尝这丰收的果实,一起分享这丰收的喜悦!

啊!我爱秋天,更爱这迷人的秋色!

习作评析:作文向我们展现了两个地方的场景:丰收的田野,热闹的果园。语言生动、具体,想象丰富,避免了空洞无物的现象。可见,只有用心观察,才能写出好文章来。

三、评析习作,交流真情。

1、小组评析。

教师:请同学们写好后读给小组内同学听听,让同学们评一评。

2、集体评析。

实物投影出示几个学生的习作,让全班同学评议。

四、小结延伸。

教师:同学们,习作是心与心交流的书面表达形式,选择真实的事例,抒发真实的感情,将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课后,请大家把习作念给家长或同学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然后根据别人的意见自己改一改,抄一抄,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好吗?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

一、我的发现。

1、各自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注意每一行词语中相同的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读不准的字可同桌间相互请教。

2、指名朗读,要求横着逐行读。师生共同正音,再指名几位后进生读读,然后齐读巩固。(每组都是以一个表示颜色的单音节词打头,接着在这四个词的后面,扩展出表示前面这种颜色的新的词语。)

3、能不能说出更多的表示黄、红、绿、蓝颜色,且含有这个字的词。(如:浅黄、黑红、深绿、靛蓝等。)

4、围绕其他颜色进行词语的扩展和积累。如“紫”“黑”。

二、日积月累。

(一)读读背背。

1、各自轻声读本题中的各组对子,读不准的借助注音拼读。

2、比赛:谁读得正确、流利。

3、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也可以说说读后感受到的画面。

4、安排拓展活动,鼓励学生自己编类似的对子,可以仿照课本中的样子写一写,如能押韵的更好。

5、学生背诵,积累对子。

(二)我会填。

1、学生练习填空。

2、参考答案:匆匆地(离开)快活地(唱歌)悄悄地(说话)拼命地(工作)轻轻地(飘落)好奇地(盯着)甜甜地(笑了)认真地(思考)

三、趣味语文。

1、指名让学生朗读绕口令,要读准字音,然后自由读,同时展开想象,感受文中美好的景象。

2、教师简单介绍——绕口令。

绕口令是我国一种传统的语言游戏,又称“急口令”“吃口令”“拗口令”。由于它是将若干双声、叠词词汇或发音相同、相近的语、词有意集中在一起,组成简单、有趣的语韵,要求快速念出,所以读起来,使人感到节奏感强,妙趣横生。

3、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读出速度,再指导背诵。

4、在自练的基础上可进行绕口令比赛。比赛可分组来进行,再从每组选一至两名同学参加全班的比赛。

5、拓展活动——鼓励学生课余搜集绕口令,进行交流。

6、出示课外绕口令,学生进行比赛:

墙上一根钉

墙上一根钉,钉上挂条绳,绳下吊个瓶,瓶下放盏灯。掉下墙上钉,脱掉钉上绳。滑落绳下瓶,打碎瓶下灯。瓶打灯,灯打瓶,瓶说灯,灯骂绳,瓶说绳,绳说钉,丁丁当当,乒乒乓乓。

板凳与扁担

板凳宽,扁担长,扁担没有板凳宽,板凳没有扁担长。扁担要绑在板凳上,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扁担偏要扁担绑在板凳上。

教学反思:

本组教材是以“秋天”为主题展开的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大家感悟秋天的快乐,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教师要明白,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双方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例如本次习作,教师的任务不是硬要学生怎么写,而是引导、启发,让学生在选材、构思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感受,自由抒发。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习作素材,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条件和广阔空间。

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有关“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的图文资料、小发明、小创意等。

2、教师准备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现与发明事例的资料或课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展示事例,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或讲述下列事例,引入新课。

2000多年前埃及人迈克雷在尼罗河边散步时,踢到了干乌龟壳,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木制四弦的乐器──世界上最早的小提琴。

(课件出示乌龟壳、小提琴,播放小提琴优美的旋律)

(音乐转换为沉重的曲调,教师语气沉重地讲述)

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只有袋鼠、驼鸟等少数动物种类。1859年英国移民带去20多只家兔到达澳大利亚。那里没有虎、豹、豺、狼、狐等食肉动物,兔子没有天敌,只生不死,不到三年时间,就多得挤满了牧场草地。到了19世纪末,兔子经过的地方,牧草、麦苗荡然无存,仿佛刮了一场龙卷风,或像洪水刚刚冲过一样,丰美的草场变成了荒漠,确确实实发生了一场“兔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兔子的逞凶束手无策。后来,科学家找到一种针对兔子的粘液瘤病毒,它通过蚊子传播给兔子,大批兔子接连死去,这样澳大利亚的农业和畜牧业才得以恢复。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自然界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都是协调统一的关系,哪个环节上发生失调,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人类带来灾害。

二、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列方面任选一项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发现;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自己的发明设想;自己尝试实验或设计发明的情况。

自主选择交流的伙伴──交流内容相同的组成一个或若干个小组。

自主推荐在全班汇报的代表──教师适当引导激励上台少的同学,善于发现突出典型并积极向组员推荐。

三、全班汇报,互动交流

1、各小组推荐的代表向全班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话清楚、大方、语言顺畅连贯,通过过渡语评点和重点引导学生评议两三名同学来激励学生;听的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听的过程中或听完之后举手向汇报的人请教,形成台上台下的互动交流,学生不能解答的教师可做解答或引导课外去查阅资料、实践探究。

2、评选“最佳创意奖”“查阅资料能手”“超越自我奖”等,进行精神奖励:全班鼓掌、打节奏为获奖同学唱一支歌曲。

四、同桌互说,强化提高

请向获奖的同学或你认为最出色的同学学习,重新组织自己的语言,再同桌两人一组,一人讲,对方听一听、问一问、夸一夸。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习作

一、自主汇报,确定习作内容

1、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汇报本次习作想写什么。

2、小结:

本次习作,是写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或者活动经过,或者心得体会。你哪方面感受最深,最有话可说就写哪些方面,注意不要大量地抄录资料。

三、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点评一、二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第三课时

习作评讲

一、个性展示台

1、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2、学生自主上台展示本次习作中的“亮点”──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写得好的句子、段落。

词语:上台在黑板上写。

句子、段落、篇章:上台宣读,自己谈谈向大家宣读的理由,适当引导评议。对于有特色的习作,教师可推荐发表或参赛。

二、教师做小结

1、教师从优劣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2、提出有共性的问题(如语句、层次、标点等)引导全班评议集体修改。

三、个人再修改

各人放声朗读自己的习作,用修改符号再次修改明显错误或有毛病的地方,错别字词订正写在习作“眉批”空处,每个写三遍。

对习作不合格的同学,教师指导重新写作或当面指导修改完善。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读一读,自己悟一悟。

2、说一说,读一读,分组感悟。

第一组:“终于”说明了科学家揭开蝙蝠探路的秘密是很不容易的,是反复试验的结果。

第二组:“根本”强调了“如果不是我们”自作聪明,这些海龟是完全不会受到伤害的。

第三组:“居然”进一步强调了这的确是“令人难以相信”。

在朗读时,注意这三个词语语气稍重一点儿。

3、小结: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基本意思是相同的,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文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举一举例子: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一组例句来吗?

二、日积月累

1、自由读,想一想意思。

2、自主说,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理解的气象谚语,教师适当点拨。

3、多种形式积累:自主背、相互背、齐背、指名背。

4、拓展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气象谚语?注意引导学生背一背当地常说的气象谚语。

三、布置思考作业

你想做的展示台内容。

第五课时

展示台

一、课前准备

1、讨论,确定展示形式。

在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各人或分组确定一种或两、三种展示方式,如:

⑴主办“认识大自然”手抄报或黑板报。

⑵“仿生学课外读物介绍会”或建立“仿生学图书借阅角”。

⑶“仿生学发明创意赛”。(可结合“口语交际、习作”进行)

⑷“大自然的启示图片展”。(在年级、校园内或社区内展出)

⑸布置“小发明、小制作实物展台”。

⑹“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收获”优秀习作专栏。

2、行动,筹备展示活动。

筹备时,时间上可有一定的弹性,要充分发挥好各组小组长的作用。

二、展示评比

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展示筹备的成果,评比“小小发明家”“课外资料搜集能手”“办报大王”“采访能手”等,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或者精神激励。

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懂得将学到的民间故事和家人、同学进行分享,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2、体会两组词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练习将情节说得更具体。

3、学习《乞巧》,理解想象其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是怎样用简练的语言将节日写具体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难点:

1、学习怎样把一个情节写具体;

2、学习《乞巧》,理解想象其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是怎样用简练的语言将节日写具体的。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本单元我们读了特别有意思的民间故事,都有哪些故事呢?(生答:《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

2、读到好的故事,同学们是不是忍不住要跟别人分享,讲给别人听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语文园地三。板书:语文园地三

二、交流平台

1、民间故事流传很广,你想讲的故事别人可能听过了,为了让故事更有新鲜感,同学们可以来点儿小创作。那么有哪些好方法呢?请大家齐读p45交流平台中的句子,再来交流一下你的看法。

2、通过交流,学生明白有三种方法:

(1)可用第一人称来讲;

(2)可对故事情节进行“添油加醋”;

(3)也可进行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3、分小组讨论,先确定要用哪种方法来讲,在小组内说一说,互相提意见,教师巡视。

4、小组派代表上讲台复述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评议。

三、词句段运用

1、先出示课本中相关部分左边的词语,让学生读一读。再出示右边的词语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左右两边的两组词语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2、思考:左右两边的词语表达的意思一样,但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学生交流。(左边的是六字或七字成语,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右边的是四字成语,意思简练。)

3、教师出示七字成语,让学生猜四字成语。

打破沙锅问到底(刨根问底)此地无银三百两(欲盖弥彰)

心有灵犀一点通(心有灵犀)知人知面不知心(口是心非)

四、小结

同学们要想创造性讲好民间故事,就要动脑筋多思考、多想象,把情节说得更具体。本节课学习的成语,让我们领略到中国文字的丰富内涵,请大家课后多多积累这样的成语吧!它会让你的表达更精彩、生动哦!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课,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创造性讲述民间故事的几种方法,也了解了意思相同的几组成语,体会到中国文字的丰富内涵。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另一个新的内容——如何把一个情节说得更具体。(板书:把情节说具体)

二、词句段运用

1、教师先出示P46的第一个片段,学生先读一读,再说说这个片段讲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再出示课本中的第二个片段,全班齐读后思考:这个片段讲了一件什么事?对比这两个片段,你有什么发现?生举手交流回答。

(两个片段都是写狼把小羊吃了。第二个片段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更加生动、具体。)

3、师小结:是的,我们要把一个故事情节写得具体,就要充分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就能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更加生动、形象、具体。

4、练习:把牛郎和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四人一小组进行练说,互相补充。教师巡视、指导。

5、小组派代表讲述,评出优胜者。教师及时表扬、小结。

三、日积月累

1、学生齐读《乞巧》(板书:乞巧),师正音,指导朗读(注意读音:乞、霄、尽;区分“气”和“乞”,“霄”和“宵”)

2、了解作者

林杰(831年-847年),字智周,唐代诗人。福建人,自幼聪慧过人,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死时年仅十六岁。《全唐诗》存其诗两首,其中《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板书作者)

3、同学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哪个节日吗?(七夕)

4、师: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古代,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

5、大家知道题目“乞巧”是什么意思吗?

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6、请同学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意思理解对即可。

7、齐读全诗,感受诗人丰富的想象,想想这首诗要表达什么情感?

8、师小结:《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诗句浅显易懂,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9、再次齐读并练习背诵。

四、小结

民间故事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不仅故事情节曲折动人,而且大多都是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学们课后可搜集更多的民间故事,并且把故事和家人、朋友分享,尽量讲得生动、具体、传神。

五、布置作业

1.练习如何把情节说得更具体;

2.朗读并背诵《乞巧》。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三

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第一人称添油加醋续编故事

乞巧

看碧霄渡河桥追求幸福

穿红丝乞巧学习巧手

教学反思

1、学生通过创造性复述故事、将情节说得更具体的练习,初步掌握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来把事情的经过说得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积累了民间故事和写节日的古诗,明白祖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五年级语文教学方法

一、成功之处

1、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性,使语文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2、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进行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3、重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当作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并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去。

4、较好的处理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在教学中,注重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了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了扎实的语文基础

5、在教学中,遵循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适当选择教学策略,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1、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还需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上下功夫,使学生尽早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2、进一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语文。

3、学生的学习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4、还需进一步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借以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5、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能使学生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6、加强写作训练,提高作文水平。

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篇5

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三》包括四项内容

一是读音节,巩固声母、整体认读音节。二是读音节词语,选出自己秋游时想带的物品的音节词语。三是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的系统复习。字母分类按顺序排列,以帮助学生区别和记忆。四是课外拓展,和大人一起读儿歌《小鸟念书》目的是在阅读中巩固汉语拼音。

学前准备:

1.音节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

2.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卡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用拼音)

教学目标:

1.读音节,区分形近、音近的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

2.正确拼读音节,了解秋游该带什么,并能选出来。

教学重点:

1.读音节,会区别形近、音近和声母、韵母和整体认音节。

2.能正确拼读音节。

学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教师)

2.红牌、黄牌卡片、音节卡片。(学生)

教学过程:

用拼音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去迪士尼乐园游玩,现在你们的手上都有一张门票,需要你们拼出音节,才能进去。

二、读一读,把音节读准。

1.多媒体课件出示五组音节。

2.学生自由拼读,仔细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

3.请同桌互相拼读,注意它们的拼音帽子到底是第几声。

4.每人挑选其中的一组,同桌互相说说两个音节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用卡片出示认读。

三、比一比,读一读。

教师指导游戏:学生每人准备一套黄牌(黄色卡片)和红牌(红色卡片),并将每组音节分别写在上面。

方法:请学生听老师或一名同学抽读“读读比比”中的音节,大家一起玩举牌游戏,读出的同学可以进门观看。

四、秋游的时候,你想带什么?

1.学校将要组织秋游了,幼儿园时去秋游,总是家长们帮你们整理书包。现在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那书包该怎么整理呢?要带些什么东西呢?书上已经告诉我们了,让我们来读一读。

2.这些东西只是给大家一个建议,你可以选择带些你认为有用的可这里没有提到的东西。请大家把你在秋游时想带的东西用笔简单画下来。

3.交流,并说说带上这些东西的理由。

4.出外游玩,除了带好你认为必要的这些物品外,我们还要注意什么呢?

5.是呀!动物是我们的朋友,大自然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和它们交朋友,文明游玩。做个环保、友好的人类使者。

教学反思:

汉语拼音是一串枯燥乏味的字符,要让学生爱学、乐学,就要变无趣为有趣。教学中我通过课件情境展示音节,有利于减轻学生对拼音的厌烦心理,从而使学生对拼音产生“好感”,能快乐地走进课堂学习拼音。引导学生对比并交流,让学生正确区别形近、音近的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这样有助于巩固拼音,提高拼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第二课时

(用拼音、字词句运用、和大人一起读)

教学目标:

1.熟读声母表、韵母表和整体认读音节。

2.认识汉字的趣味性,一个汉字可以组成很多很多词语。

教学重点:

复习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能正确拼读音节。

学前准备:

1.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

2.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卡片。(学生)

教学过程:

用拼音

一、复习声母。

1.多媒体课件出示23个声母,指名学生读,男生读、女生读、一起读。

2.区别形近声母

b—dp—qf—tm—n

3.区别音近声母

n—lz—zhc—shs—sh

4.再熟读,背声母。(指名读,同桌互背,自由背)

二、复习韵母。

1.复习单韵母ɑ、o、e、i、u、ü。

2.复习复韵母。

(1)齐读、男女生比赛读。

(2)复习特殊韵母:er。

(3)复习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

(4)对比读

ɑ—ɑn—ɑnɡe—en—enɡ

i—in—inɡun—ün—üe

iu—ui—inɑn—ɑo—ou

(5)连起来熟读、记忆。

3.复习整体认读音节。

(1)分类读。翘舌音、平舌音;其后加“i”的有7个;跟韵母读音相同,用大y带头的有8个;还有一个“wu”

(2)熟读、记忆。

字词句运用

一、读一读,说一说。

1.导语引入:同学们,汉字非常有趣,一个看时可以组成很多词语,就像植物的枝条,花朵一样,我们瞧:课件出示“车”组成词语图。

2.指导认读“车”组成的词语。

3.“车”还可以组成哪些词,让这根枝条越来越多呢?

4.指名回答由“车”组成的词。

5.拓展其它汉字一字多词的练习。

6.读词,加强记忆。

二、拼一拼,写一写。

1.导入:同学们,这些拼音你都认识吗?能不能写出汉字呢?

2.学生在书上写出对应的汉字。

3.师巡视,纠错。

三、课外作业。

和大人一起读《小鸟念书》。

1.《小鸟念书》,学生先自由读课文,借助讲解书或工具书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

2.认真学习文中的重点词语:稀稀沙沙、叽叽喳喳。

3.课下与父母一起读《小鸟念书》。

4.与大人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反思:

这部分的教学主要是对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进行复习。我把主动权交给孩子们,让孩子去读、去背、去发现、总结规律。采用分组读、分类读、对比读等多种方式,将枯燥的复习巩固变得充满乐趣,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巩固掌握了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2、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3、能发现并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即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4、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

【教学重难点】

口语交际;习作(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教学准备】

采访老师同学和家长,他们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教学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人,激发说话兴趣

师:同学们,我想你们都做了采访,知道了在别人眼里你是什么样的孩子。其实,最了解你的莫过于你自己了。有人说你粗心大意,你也许不服气地想:我心细着呢?面前这些熟悉你的老师和同学,一定不会象你自己那样全面了解你。有兴趣向大家介绍一下真实的你吗?

二、读提示,明白交际要求

1、可以说自己性格、爱好、也可以说优点和缺点,还可以说自己奇特的想法等。

2、说真话,说实事。

3、注意听别人说,对别人说的能做出评价。

三、认真思考,组织语言,小组交流

1、先要想一想自己介绍什么,怎样介绍。

2、小组交流。

3、评一评:

谁说出了自己特点?

四、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小组选代表在全班讲。

2、师生评议:

不仅要评讲得怎么要,还要说说自己听了之后的想法。

3、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特点给予不同的提示性评价。

五、总结

师:通过今天推心置腹的交谈,我相信小朋友们彼此更加深了了解,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更能互相理解,愉快相处。

第二课时

习作

一、结合口语交际,引入习作

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我们都做了自我介绍。现在我们就来写写自己,好吗?

二、确定交流对象,自主习作

引导学生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开拓思路:

我叫丁丁,是个男孩,已经11岁了。你要问我长得怎么样,一个词──奇貌不扬。奶奶却说我喜相,俊得呢!眼睛小却黑珍珠似的,嘴角向上翘,一看就会侃,再加上一对大耳朵往前扇着,准是个有福人。

⑴读读这一段,你觉得丁丁这段自我介绍写得怎样?

⑵你准备怎样介绍自己?

⑶选定对象(老师、同学或未见过面的人)自主写作。

第三课时

讲评

一、多元评价,认真修改

1、自己读一读,改一改。

2、读给同伴听,听听他们的评价,再适当修改。

3、在班级交流,师生评议:

是否写出了自己的特点,语言是否通顺。

4、交换修改,(错字和标点)

二、成语故事

1、自读故事,读熟短文:

⑴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生字。

⑵跟同桌合作,比比谁先读正确。

⑶检查读。

2、结合短文,理解买椟还珠:

⑴郑国人买了什么?椟指什么?

⑵珠指什么?还给谁了?

3、全班朗读。

第四课时

一、我的发现

1、比较导入:

⑴师:同学们今天非常精神。再注意听,老师说的这一句话和刚才说的意思一样吗?同学们今天难道不精神吗?

⑵自由说这两句话是否一样。

2、师:有的同学说一样,有的同学说不一样。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课本上的句子,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伴。(一个是表示肯定的句子,一个是用疑问的语气表达的问句,但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3、以同桌为单位一人读一句话体会。

4、游戏:

老师说一个表示肯定的句子,让学生说一各级意思一样的反问句。

二、读读记记

1、自由读句子。

2、说一说5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点?

3、找找以此类似的句子。

三、读读背背

1、自由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

3、开火车背诵。

4、齐背。

【反思】

在上园地三时,才用当小老师的方法,同学互助,帮助理解困难的孩子学习我的发现和读读背背,读读记记。学生的学习兴趣浓,积极性高涨了,使我体会到应该多相信他们一点,多给他们一点微笑。这样,课堂才会更快乐。

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初步学习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有效实现语言文字积累。

2.通过朗读思考,感知词、句的特点,并在准确进行说话练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感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感受撇画、捺画的书写特点,提升对汉字的审美及书写能力。

4.背诵《采莲曲》,边读边想象诗歌画面,体会诗歌情感,形成诗歌文化的有效积累。

教学重点:提升感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难点:真正掌握并能运用学到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教学准备:读书笔记本;多媒体课件;歌曲《弯弯的月亮》《采莲曲》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交流,初步学习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有效实现语言文字积累。

2.通过朗读思考,感知词、句的特点,并在准确进行说话练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感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交流激趣,引入学习

1.教师出示自己的读书笔记本,学生猜猜里面可能都记录了什么,教师适时告诉他们这是自己读中学时代用心做的读书笔记本,同时展示给学生看,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跟自己做过的读书笔记进行比较)。

2.引入:到底该怎样做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又有什么意义呢?接下来还是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听一听同学们的看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交流引入法,借助熟悉的话题引入教学内容,自然激发了学生探究更多关于读书笔记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交流平台”

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交流平台”中出示的四句话,看看四句话中分别都说了什么内容。

2.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四句话写出了四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3.再读四句话,看看自己对哪种方法最感兴趣,为什么?

生:我喜欢第一种方法,感觉既简单义不耽误时间。

师:这也是我们平常最常用到的一种方法。

生:我对其他三种方法比较感兴趣,因为写感受的过程中我会认真思考句子的含义。

师:是的,所以每次老师特别喜欢让你们边读课文边将自己的简单理解写在旁边,这是理解句子的好办法。另外多背诵一些好词佳句,还可以用到我们平时的说话、中呢。

生:我对第二段话比较感兴趣,因为这样以后在文的时候我们能够很快找到可以用上的词语或者句子。

师:是的,这种方法虽然有点费事,但对我们的大。

生:我觉得最后一种方法也不错,注明句子的出处后载们就能够一下子记起阅读过的内容啦。

师:同学们,这些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虽然形式不太一样,但是无论哪一种方法对我们的阅读和习作都有很大的好处,不但能够提升我

们的阅读、能力,还能让我们不断形成语言文字的积累,这就是做读书笔记的好处。

4.拓展学习:引导学生拿己的读书笔记,通过与平台中给出的方法进行比较,看看自己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教师适时再次引导他们学以致用,提高自己的读书笔记的质量。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学习法,让学生通过研读四句话,从中感受到常见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并在与自己的读书笔记进行比较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优化读书笔记的意识。

三、教学“词句段运用”

1.课件出示“读一读,照样子写句子”中的三句例句,引导学生边读边看看三句话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用着重号聚焦句子中的“得”。

(2)学生再次认真朗读句子,想一想加点字“得”前后两部分在意思上都有怎样的关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明确“得”后面半部分是对前面动作词状态、程度等的补充说明,因而使句子表达得更加完整具体。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同时试着补充完成第四句话“妈妈累得”,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体会“累”的样子、程度等,同时对他们的写话予以梳理(如“妈妈累得说不出话来”“妈妈累得一点儿力气都没有了”等)。

(4)拓展延伸:完成第五句写话练习“得”,指名朗读自己写的句子,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得”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注意前半部分一定要有动作词。

2.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中给出的两句话,注意加点词语在句子中都有什么特点。

(1)指名学生回答(一句话中,几个分句子前后词语是一样的……),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这种含有几个分句的句子,前后两句话首、尾词语相同,这样形式的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叫“顶真”。

(2)教师补充出示几则例句:

A.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B.橹摇船、船载橹,橹动而船行;线穿针、针引线,线缝而针缀。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顶真修辞的有趣特点。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两个句子,边读边体会句子的特点。

(4)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试着照样子补充第二句后面的省略号,教师注意提醒他们下一句必须以“弯弯的小桥”开头,适时补充出示“弯弯的小桥那弯弯的小船”。同时引导他们明确这是一句歌词,歌曲《弯弯的月亮》。

(5)课件播放歌曲,引导学生聆听歌曲,想象句子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读写结合法,让学生通过朗读句子,初步感知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有趣特点,同时在写话练写的过程中进一步实现了认知内容,提升了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课堂

1.引导学生简单交流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教师适时再次引导他们回顾关于读书笔记以及词句段运用两个方面的认知。

2.教师: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确实有不少收获,老师希在今后的语文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真正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读书笔记的质量,并让它真正为我们学习语文服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感受撇画、捺画的书写特点,提升对汉字的审美及书写能力。

2.背诵《采莲曲》,读中想象诗歌画面,体会诗歌情感,形成诗歌文化的有效积累。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学习

1.教师谈话:孩子们。汉字是一门文字艺术,看上去就是简简单单的方块字,但要想把它们写好却并不容易。还记得我们前面学过的横画、竖画的书写规则吗?

2.学生交流(横平竖直),教师适时提醒他们这里的“横平”并非是我们认为的“水平”,而是在微微上斜的同时保持一种平势。同时引入学习:接下来我们继续掌握关于撇、捺两种笔画在汉字中的书写要领。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回顾旧知法,让学生通过交流已有书写认知进行书写要领内化巩固,同时激发了学生了解更多书写要领的积极性。

二、教学“书写提示”

1.课件出示“书写提示”中的“英、及、柔”等8个生字,引导学生分别找出撇、捺在每个字中的位置,并想想它们的书写有什么特点。

2.学生观察、比较、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只有将撇、捺两笔写得舒展,字整体才能够舒展和优美。

3.指名四位同学板演生字(每位同学按照顺序分别板演2个生字),其他同学认真观察他们的书写并予以,教师重点提醒他们看看撇、捺两个笔画的书写是否做到了“舒展”。

4.教师根据学生的适时予以修正、范写,重点提醒他们注意“及”的笔顺是撇、横折折撇、捺。其中最后一笔捺画要舒展,与撇画保持对称之势}“柔”上面半部分的撇画不要写得过长,下面“木”的撇、捺要写得舒展、对称;“雾”下面“务”上半部分中的撇、捺要舒展,下面“力”的撇画则要稍微收敛;“奏”上半部分的横画要紧凑,撇、捺要舒展。

5.学生自主临写8个汉字,教师巡视了解书写情况,重点看看他们有没有注意撇、撩两个笔画的书写舒展到位。同时挑选书写较好的同学的作业进行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观察发现与教师归纳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妤地掌握了撒、撩笔画的书写要领,进一步提升了汉字书写能力。

三、教学“日积月累”

1.课件播放歌曲《采莲曲》,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并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适时谈话引入:这首好听的《采莲曲》就是根据唐代著名的大诗人王昌龄的诗歌《采莲曲》创编而来的。同学们,接下来让我们来读读这首经典的诗歌作品。

2.课件出示诗歌《采莲曲》及其画面,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想一想该如何读好诗歌的朗读停顿。

3.指名朗读诗歌,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重点提醒学生注意“芙”是第二声,同时。注意指导学生读好朗读停顿(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人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学生齐读诗歌。

4.引导学生再读诗歌,注意借助图画看看诗歌描写的是哪个季节,自己都从诗歌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又似乎听到了什么声音?

5.学生朗读思考,与同学、老师交流:

生:这首诗歌描写的应该是夏天的景色。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是从图画上画的荷叶、荷花看出来的(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理解“芙蓉”指的是“荷花”)。

师:同学们,除了从画面中看到了碧绿的荷叶和粉红的荷花外,你们还看到了什么?

生:我还想到了有人划着船在荷花、荷叶中游玩、观赏。

师:这画面中并没有人呀?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最后一句“闻歌始觉有人来”中想到的,说明有人在荷花,荷叶间唱歌。

师:你的想象非常准确。那你们猜一猜,这会是什么人呢?他(她)又躲在哪儿呢?

生:我觉得是女孩子,她被荷叶、荷花给挡住了。

师:对!其实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没正面描写她,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却闻歌声等

手法,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边读边想象诗歌的画面美,同时想象诗歌中的声音美。

7.学生尝试背诵诗歌,指名背诵展示,学生齐背古诗。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边读边想象法,让学生通过朗读并想象诗歌的画面、声音,进而自然融人到了诗歌的美好意境中,并体会到了诗歌所表现出来的情趣。

四、课堂

美好而又短暂的一节课学习很快就结束了,孩子们,回家以后,老师希望你们能够再次进行汉字书写巩固,同时还能把今天学到的这首《采莲曲》背诵给家长听一听。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